|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相差幾十倍!中國新藥為何只能賣"白菜價"?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支付不足疊加價格壓制


直接導致即便國內領先的創新藥企業

也沒有從‘成本中心’轉變為‘利潤中心’。”


7月1日,國家醫保局等聯合發布《支持創新藥高質量發展的若幹措施》(以下簡稱《若幹措施》),從支持創新藥進入醫保和商保創新藥品目錄等五方面提出16條措施,予以創新藥全方位護航。

據國家醫保局公布的數據,去年中國藥企完成超過90筆海外授權交易,總金額超過500億美元。2018年以來,共149種創新藥通過談判等方式納入醫保目錄。在創新藥研發投入持續攀升、成果頻出的當下,支付體系薄弱與價格困境卻嚴重制約著中國創新藥的可持續發展。

近日,圍繞創新藥發展的一系列問題,原國家藥品審評專家、吉林大學教授朱迅接受了《中國新聞周刊》的專訪。



朱迅。圖/受訪者提供

“沒有合理回報,創新是無源之水”


中國新聞周刊》:你強調支付體系是創新藥發展的關鍵。能否具體闡述中國當前的創新藥支付體系與創新藥需求間的落差?

朱迅:2015年以前,以美國為主的發達國家研制成功了全球90%以上的新藥。歐美國家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在於其良好的制度保障。一是嚴格的市場准入和監管,即科學、規范、透明、穩定的監管政策;二是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三是健全的醫保支付體系;四是寬松的多層次融資體系,包括種子基金、私募股權基金、IPO市場以及活躍的產業資本收購兼並。

沒有合理的價值回報,創新就是無源之水。創新藥研發通常具有高風險、高投入、周期長及高度不確定等特征。高回報的實現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健全的支付體系。


相比而言,近幾年,國內醫保整體預算沒有明顯增長,而內部支出結構卻在變化:藥品支付占比下降,服務支出占比上升。據國家醫保局的公開數據,2018—2023年,國家醫保談判新增446個藥品,涵蓋絕大部分新藥,支付總額僅3400多億元,年均不足100億美元。這一數字是什麼概念?美國一款重磅創新藥年銷售額就能超200億美元,而我們這區區百億美元要分攤給幾百種藥品。

價格鴻溝也不容忽視。我們現在是用全世界最嚴格的監管體系,但賣的卻是“白菜價”。同一款創新藥,中美價差動輒十倍、二十倍,甚至四五十倍。君實生物的抗腫瘤藥PD-1,中國市場和美國市場的藥價相差30多倍。

支付不足疊加價格壓制,直接導致即便國內領先的創新藥企業,也沒有從“成本中心”轉變為“利潤中心”。信達生物是國內創新藥銷售額最高的公司之一,年銷售額80多億元,但仍難覆蓋研發投入。百濟神州年銷售超30億美元,其主要收入來自美國市場,但依然虧損。

所以,現在很多公司幹脆去做海外商務拓展(BD)業務,即把新藥的研發管線授權給其他公司。但這也意味著中國過去十幾年的創新藥積累,會出現斷檔。很多生物科技公司,甚至一些大型制藥企業,紛紛將其在國內孵化的早期項目轉讓給海外公司。這勢必一定程度上影響中國在生物醫藥創新領域做強做大。

中國新聞周刊》:國家醫保局作為創新藥支付體系的核心管理者,該如何破解這一困局?你如何看待當前的政策方向?

朱迅:國家醫保局常面臨預算壓力,因為國家對其支出總額有控制的“杠杠”。目前,醫保資金面臨的是“一桌客”的標准,卻要承擔“五桌客”的需求——治療腫瘤重疾的藥如帝王蟹,慢性病新藥如鮑魚海參,還有兒童藥、急救藥等“大排檔”的負擔。預算當然吃緊。醫保局應積極尋求其他解決路徑。如果覺得自身權限不足,完全可以尋求更廣渠道的助力、更高層面的支持。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30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3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