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浙大教师坠楼知情人士发声,反而增添更多疑问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8月4日,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青年教师杜某某在浙大紫金港校区坠楼。该教师系特聘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从事果蔬采收装备、农业机器人、仿生软体机器人等方向研究,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该老师的同事和学生。


报道中称,杜老师在同事心目中,是个热心肠的人,且已顺利通过中期考核。在学生眼里,出事的上午他还在关心学生的科研进展,是个善于分享、亲和力十足的老师。一位学科资深教师说,杜老师属于留校任教,聘期从2020年到2026年,中期考核他顺利通过,聘任期结束的考核还没开始,但是根据他的科研情况、工作能力,在同类人才里,大家都是很看好他的,不存在网上说的考核不通过的情况。

其一,这从一个侧面间接否定了杜老师的坠楼与学校考核制度有关。那么,这样一位积极工作、热爱生活,和同事关系融洽、前途一片大好的青年教师,怎么突然就坠楼了?


其二,就在网上传言甚嚣尘上之时,不管是学校还是家属甚至警方,都没有任何只言片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高校不仅表现出抗拒的态度,而且没有体现痛心之意。此前媒体报道,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办公室工作人员回应称,无法告知相关情况,随后挂断了电话。浙江大学工会工作人员表示,正值暑期,不方便回答。校方态度为何如此生冷?

其三,按理说,媒体都已经赶到高校了,获取权威信息满足公众知情权,这是高校澄清各种传言的好时机,为什么报道中没有一点校方的声音?


高校青年教师的工作环境,在网上是一个热门话题,他们自嘲为“青椒”,面临类似的困境。中国新闻周刊曾经报道过“青椒”之惑,他们最大的压力就是拿课题,写论文,搞教学,完成各种各样的考核KPI。否则,在30多岁时就面临着再次失业的可能。


同时,在这个年龄段,他们往往又要承担结婚、养家、赡养父母等重担。在压力之下,容易形成自我否定的暗示,最终影响心理健康

本来,青年教师坠楼,是因为学校考核也好,个人感情也罢,或者其他什么原因,都应该成为社会关心“青椒”生活、工作环境的契机。希望各方给他们减压,卸下不合理的负担。这就要求高校承担责任,体现出对青年教师的关心和爱护。特别是对青年教师的坠楼,多些人道主义关怀,用实际行动表明自己的态度。

总之,直面问题,总比回避问题更有用。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467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4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