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温哥华资讯

Realty

Education

Finance

Immigrants

Yellow Page

Travel

关税: 完整预告!川普关税及美元走向 FED准理事早说了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美国总统川普上任后,以“美国优先”为经济施政要点,透过对等关税政策,要求全球贸易伙伴分担美国长期负担的成本。事实上,早在今年4月时,如今获川普提名为联准会理事的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的米兰(Stephen Miran)在哈德逊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演说中,就阐述了川普掀起的这场“经济革命”。


身为降息派的米兰强调,透过关税与谈判,可重塑贸易与金融体系,并解决美元过强与贸易逆差问题,以确保美国的领导地位。米兰指出,美国长期提供全球军事安全保护伞,缔造和平时代;而美元与国债作为储备资产,支撑着全球贸易繁荣。然而,美国却因此付出高昂的成本:军费重担压在纳税人身上,美元储备地位导致货币扭曲与贸易逆差,重创制造业,美国劳动人口下降逾1/3,而在全球制造业中的占有率则锐减了40%。

他以中国巴西的美元交易为例,说明美国间接为非美国人贸易繁荣买单,但却因中国操纵货币、补贴产业等不公平行为,付出更大代价。


*关税:让全球贸易伙伴分担的利器

川普政府推出“对等关税”,针对贸易逆差国征收从10%—50%不等的关税,好让各国分担成本。米兰反驳传统经济学者对关税的负面看法,强调美国身为全球最大消费市场,需求弹性高,可转向国内或友好国进口,而出口国如中国因工厂固定,难以调整供应链,关税成本多由中方承担。而美国透过这次加征关税,将进一步降低国债、房贷利率,刺激经济,并为财政部创收,减轻美国纳税人负担。米兰强调,关税不只是为了收入,更针对货币操纵、补贴等不公平行为。

*中国的经济弱点

米兰分析,中方经济依赖出口与过剩产能,近年经济疲软只能靠过度投资支撑,而美国市场对它至关重要。他认为,关税对北京尤其有效,因为对方难以找到替代市场,无论东南亚非洲等地,都无法吸收其钢铁、电动车等过剩产能。川普的关税政策利用美国市场杠杆,施压中方重商主义,同时要求盟友合作,以对抗中方的不公平贸易行为。


*美元与贸易再平衡

米兰特别指出,美元主导地位应长期维持,但相关副作用,如货币扭曲与贸易逆差等,需要透过负担分担减轻。他否认政府有意弱化美元,但主张透过关税、要求外国开放市场、增加国防支出、赴美设厂或直接支付等方式,让其他国家分担成本。


此外,米兰回应了各方对关税公式的质疑,承认这是由川普政府内部其他成员针对贸易逆差这“国家紧急状况”所提出。

他强调,贸易逆差是公式的核心,因为这是紧急状态的基础。他建议外国政府提出全面方案,如降低补贴、停止货币操纵、加强智财保护等,以达成互利协议,以确保美国继续提供全球安全与金融稳定。而关税收入将支持减税与削减赤字,提升美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盟友合作与全球贸易新秩序

米兰坦承,美国全面加征关税,可能引发欧洲等盟友反弹,建议在谈判中纳入盟友支持,共同对抗中方的重商主义行为。他认为,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游戏规则已无法因应中国的补贴与市场封闭,形同“近乎死亡”。中国透过“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与金砖国家联盟,试图建构排除美国的替代经济圈。他说,美国应考虑重建规则基础的贸易秩序,未必要排除中国,但需确保公平竞争。他对川普的谈判能力信心十足,指出他第一任期的《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本可带来显着成果,却因中国未履约,加上拜登政府忽视而失败。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352 Seconds and 3 DB Queries in 0.000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