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温哥华资讯

Realty

Education

Finance

Immigrants

Yellow Page

Travel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总理与新西兰总理会谈,都提及"中国重要"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与新西兰总理拉克森9日在新西兰皇后镇举行会谈,双方讨论了巴以冲突和贸易协议,还有太平洋地区的安全问题。


综合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澳联社报道,澳新两国总理的会谈持续了约一小时,之后两人回答了媒体提问。报道称,阿尔巴尼斯在会谈中说,伴随着地缘政治紧张、贸易问题以及全球冲突,两国正面临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他说,“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那就是澳大利亚新西兰站在一起。”

两位领导人同意继续加强防务关系。拉克森表示,希望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军队能作为一个统一的澳新军团行动。他还称,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唯一盟友”。


在国际问题方面,两国领导人在联合声明中共同谴责称:“以色列(专题)任何升级敌对行动的企图,包括控制加沙城,都是错误的,有可能违反国际法,并加剧加沙地带已经发生的人道主义灾难。”

中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存在是两国总理会谈的焦点。”ABC报道称,阿尔巴尼斯和拉克森证实,他们讨论了中国印度(专题)-太平洋地区的安全问题,同时提到他们最近都对中国进行了访问。阿尔巴尼斯称:“地缘战略竞争,尤其是大国之间的竞争,是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共同讨论的问题,我们在政治上也进行了合作。”


据《堪培拉时报》报道,阿尔巴尼斯表示:“在自由公平贸易正受到质疑的当下,我认为我们有必要强调这种机遇,尤其是考虑到我们两国的地理位置。”他还说:“中国在全球是一个重要且举足轻重的角色,是国际事务中的长期存在。我们的策略是,在可以合作的地方进行合作,并在必要时表达不同意见。”

另据美联社报道,拉克森指出,澳大利亚新西兰在与中国的双边交往中基本遵循了相似策略。“中国是一个重要的世界大国,能够与其互动非常重要。我们现在能够进行真正的对话,我认为这是非常成熟的对话。坦诚地说,我们有着非常不同的历史、不同的体制、不同的价值观,这意味着我们之间确实存在分歧。但好的伙伴关系不应该害怕谈论这些问题。”


华东师范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新西兰研究中心主任陈弘10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澳大利亚新西兰两国总理此次会面属于其定期会晤机制下的一次标准动作。从两人会谈后的表态来看,总体的对华基调没有发生变化,依然是采取建设性的对华接触政策,澳方遵循工党政府提出的“在可以合作的地方合作,并在必要时表达不同意见”原则。

澳新两国领导人在联合声明中就大国之间的竞争称:“必须负责任地管理竞争,并重申美中两国持续对话的重要性”。“这个说法跟过去有一些不同,此前一直在说要对中国进行遏制。”陈弘表示,澳大利亚新西兰应该已经认识到,美国在该地区的一些动作已经威胁到地区的安全、稳定和繁荣,需要进行“管理”。与此同时,中国在不确定性中提供确定性,这让澳大利亚新西兰将目光投向中国,在表述中体现对华新认知。

两国总理还在联合声明中重申,致力于与太平洋岛国领导人携手合作,以太平洋岛国论坛(PIF)为核心,推进共同的愿景。今年9月,所罗门群岛将主办由18个成员国组成的太平洋岛国论坛峰会及相关会议。据路透社报道,主办方表示,美国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专题)都不会受邀参加这次会议,所罗门群岛总理马内莱本月6日表示,他的内阁已决定不邀请任何对话伙伴参加今年的活动,因为对它们与太平洋地区关系的审查尚未完成。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342 Seconds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