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温哥华资讯

Realty

Education

Finance

Immigrants

Yellow Page

Travel

浙大青年教师坠亡背后:被忽视的学术界自杀危机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8月4日,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视频科学学院一位青年教师坠楼后身亡,消息一出,引发了来自各方的关注。


之后的媒体报道显示,这位坠楼的青年教师年仅35岁,担任特聘副研究员,专注于果农机器人等前沿领域的研究。根据这位他在浙大官网上的信息,他在2020-2015年发表论文11篇,主持科研项目6项,其中一项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在学术研究方面,这位青年科学家几乎可谓是成绩亮眼。

这位青年教师去世后,对于他的死因众说纷纭,网络上,被提到最多的原因是“非升即走”的压力。


不过,对于考核压力是否这次事件的决定性原因,浙大校方予以了否认。在杭州本地媒体《钱江晚报》的采访中,一位浙大资深教师提到这位年轻同事“中期考核他顺利通过,聘任期结束的考核还没开始,但是根据他的科研情况、工作能力,在同类人才里,大家都是很看好他的,不存在网上说的考核不通过的情况。”

这位浙大青年教师的坠亡原因尚待进一步的调查,但以去年曾引起巨大关注的南京某大学青年教师自杀身亡事件为代表,近年来学术界的自杀事件正在日渐增多的事实令人触目惊心,人们希望知道,这些中国最精英的人群选择自杀的背后意味着什么?

2025年5月,加拿大(专题)约克大学社会学学者吴志明(Cary Wu)曾在《预防医学报道》(Preventive Medicine Reports)中发表论文“中国科学界自杀事件:呼吁公共卫生部门采取应对措施”。

文中,因为缺乏公开、完备的统计信息,研究者利用媒体报道中的学者自杀信息建立了一个包含130多个学术界自杀事件的数据库,并提到,在农村自杀率大幅下降的同时,发生在中国学术界的精英人群中的自杀行为近年来的上升趋势值得警惕。

在论文发表后的一次研讨会中,吴志明进一步强调:目前的自杀行为可能只是更广泛的心理困境群体的冰山一角,水下还有更大的心理困境群体。那些未被医院记录的自杀念头和行为尝试,是构成自杀行为主体的隐性部分。他进而呼吁,应把学术界,一国中最精英群体的自杀问题,当作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严肃对待,有针对性、因地制宜地提供预防及干预措施。


下文是吴志明团队研究论文的主要内容:

01

跳楼是中国学者自杀的主要方式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精神卫生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的黄月琴等研究人员在2024年发表的数据,1987-2020年间,中国自杀率整体呈现显着的持续下降趋势。另一项研究表明,2002至2021年间,中国城市地区自杀率从每10万人12.79例降低至4.31例,农村地区自杀率从每10万人15.32例降低至7.09例。然而,自杀率下降,尤其是农村地区自杀率下降的整体趋势中,一些特定人群的自杀率却在上升。这些自杀率上升的人群中,学术界几乎可算最被忽视的人群之一。

近年来,学术界接连发生多起悲剧,研究生、科研人员、高校教师自杀事件频频登上热点新闻,中国精英大学中自杀率不断攀升的现象早已成为一种心照不宣却讳莫如深的事实。然而,正如社会人类者家苏珊娜·布雷格内贝克(Susanne Bregnb?k)提出的“公开的秘密(public secret)”概念所描述的,尽管许多人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相关讨论往往局限于私人领域,缺乏政府和学术机构的充分研究。

对此,加拿大约克大学社会学系的吴志明教授在分享会上反复提及,目前的学术界自杀问题,已不再只是偶发的私人事件,这应该被作为一种“公共卫生事件(public health issue)”来严肃对待。吴教授的团队系统检索并人工整理了近三十多年间(1992~2024)中国科学界自杀案例全部的媒体报道来构建数据库,揭示了科学界自杀现象的认知现状、潜在成因、常用自杀方式等基本情况,并探讨预防此类悲剧所需要的应对措施。

围绕“高校教师自杀”、“教授自杀”、“研究生自杀”等关键词,研究团队在百度、搜狗、谷歌和微软必应等主流搜索引擎中收集了包含143个经过交叉验证的独立案例的数据库。该研究基于发生在中国境内的130个案例开展。

结果显示,在这130个几乎全部来自于“985、211”高校的案例中,男性95例(73.1%)远高于女性35例(26.9%),自杀者多半为30岁以下的年轻研究生。案例涉及到的教师个案的年龄介于30岁至68岁,中位数为43岁。而从专业领域来看,科学与工程类方向占比最多(73例,56.2%)。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Prev Page123Next Page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319 Seconds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