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不要向孩子訴苦,那是他不能承受之重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很害怕媽媽哭泣?


我想大概每個人都會害怕,如果一個母親,聲淚俱下的向孩子哭訴自己的生活有多痛苦,孩子的爸爸有多麼不負責任,痛斥男人沒有一個好東西,而自己為了孩子不得不忍受,自己受了多麼大的委屈!然後告訴孩子:你好好學習、考上好大學,找到好工作,媽媽就熬出頭了、就幸福了。尤其是當這種訴苦持續發生的時候,這對任何一個兒童來說,都是一件極其糟糕的事情。

角色倒置:父母本應是孩子的依靠,是孩子負面情緒的容器,是遮風擋雨的天。但如果父母不能自我負責,將孩子作為是自己情緒的垃圾桶,孩子不得已被迫承擔本不屬於他們的責任。從而產生一種逾越現實邊界的自戀幻想:認為年幼的自己應該也必須為母親的幸福負責。


孩子對母親的愛與認同是天生的,面對一個哭到破碎的母親,他們都會感到害怕和不安,同時還會夾雜著心疼、內疚,訴苦,感到自己是家庭問題的根源,陷入不能解救母親的深深的無力感還有憤怒之中。

如果這種事情日復一日的重復,這種復雜又不穩定的感情體驗就會不斷的重復,從此敏感自卑焦慮暴躁的種子就會被種下。

害怕會形成焦慮和不安,孩子內心的安全依戀關系開始瓦解,心裡好像住了個定時炸彈,長期處於警覺狀態,無法獲得內心的平靜。

內疚會形成深深的自我攻擊,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內耗,不斷的懷疑自己,把一切問題歸咎於自己,認為自己的存在就是母親不幸的來源,懷疑生命存在的意義,嚴重的情況下會導致兒童的自殺。

莫名的憤怒會指向敵人,一般來說也就是父親,從此不是以孩子的身份面對父親,而是站在妻子的角度與媽媽一起攻擊父親,造成家庭關系的錯位,無法從父愛中得到滋養和成長,也會直接導致不婚想法的產生。

還有一部分憤怒隱秘的指向母親,兒童會痛恨母親為什麼讓自己承擔這些事情?但是母親展現出來的脆弱讓這一部分恨意無法表達從而再次轉向自我攻擊:媽媽都這樣了我還恨她,我真不孝順。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愛與傷害往往是並存的,所以現在很多人說重新養育自己,就是兒童時期的傷害長大了自己再縫縫補補。

在母親的苦難中成長起來的孩子,看起來似乎更容易理解和同情他人,但是卻容易在關系中無法分清邊界,無法判斷哪些是自己可以控制的,哪些事自己控制不了的,總是妄圖做一些事情來感動和控制對方,長期忽略自己的感受,所以也更容易歇斯底裡的憤怒。

自古至今女性的處境都不容易,成長過程不容易,成為母親後擔子更是沉重,但是護犢之情總是感人肺腑。希望我們都能像成年人一樣處理情緒,而不是在孩子面前歇斯底裡的哭泣。尤其是不要在孩子面前反復說父親的壞話,給孩子一個體驗父愛的機會,讓孩子自己去感受,去鏈接,而不是被迫成為夫妻感情糾紛的審判官。


當情緒來臨時,記住:雖然你討厭這個世界上的很多事情,但是你愛你的孩子啊!



什麼樣的人是真正有力量的?

是我面對不如意的現實,內心很痛苦,但我決定為我的痛苦負責,無論此刻我多麼百爪撓心,也不去向任何人發泄,我就看看這股難受的力量能把我弄死嗎?是我存活下來,還是這股業力慣性存活下來?

當你看到痛苦要往下一代輪回的時候,你有沒有勇氣決定,所有的苦難,且讓我承擔,且於我終結?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564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12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