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温哥华资讯

Realty

Education

Finance

Immigrants

Yellow Page

Travel

公车私用?把老百姓当"傻子"已经行不通了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近日,法院车辆出现在内蒙古草原被质疑公车私用的新闻,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关注。




视频中,一名男性手持相机为一名女性调整拍摄角度,车顶警灯未开启且人员未着制服。


次日,相关部门回应称,涉事车辆系干警前往内蒙古海拉尔执行跨省任务途中,因国道施工改走土路,中途休息时应女性游客请求帮忙拍照,相机为游客自备。

当地调查后,确认车辆行驶路线符合公务需求,休息期间的拍照行为未涉及公车资源滥用,不存在违规情形。

拍摄视频的网友随后删除了相关内容,事件逐步平息。

三刀认为,在草原深处,一名女性独自徒步且无任何交通工具,这样的场景本身就显得异常。

人们自然会追问:在人迹罕至的牧区,一位独行游客如何恰好出现在公务车休息的地点?又为何会选择向执行任务的干警求助拍照?

日常经验中,即便在景区,人们也更倾向于向同行者或其他游客求助,而非执法车辆上的工作人员。

这种情境上的违和感,让官方回应中的“热心助人”显得格外牵强。

此外,按照常规认知,公职人员执行任务时应身着制服,这既是职业规范的要求,也是身份标识的体现。


但事件中,相关人员并未着制服,这一细节难免让人质疑:为何在执行跨省公务时不遵循着装规范?是任务性质特殊,还是存在其他缘由?

这种对基本职业规范的偏离,进一步削弱了回应的说服力。



视频的删除,同样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公众普遍认为,如果事件确如官方所言无违规之处,保留记录本可成为澄清质疑的有力证据;而删除行为,则容易被解读为对质疑的回避,或是对不同声音的压制。

这种处理方式,不仅不会平息舆论,反而会加剧对事件真实性的猜测。

众所周知,公职人员手中的权力来自人民,其行为自然需要接受公众监督。

公务用车作为公共资源的一部分,其使用是否合规、透明,直接关系到公众对权力运行的信任。

所以,执行任务的派车记录、行程轨迹、施工路段的具体证明等,这些本可公开的信息,如果能及时呈现,就能有效减少猜测。

然而,遗憾的是。

此次事件中,官方回应更侧重于定性“无违规”,却对公众关切的细节缺乏充分说明,这种“结论先行”的回应方式,难以让人心悦诚服。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Prev Page12Next Page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326 Seconds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