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體檢發現腸息肉要切嗎?這種幾乎100%癌變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隨著內鏡檢測設備不斷進步,越來越多人檢查出腸息肉,有的人認為腸息肉不過是腸道裡長了“小疙瘩”,也有不少人擔心會惡變。




到底什麼樣的腸息肉容易癌變?檢查出腸息肉就要切除嗎?《生命時報》結合多位專家觀點,為你詳細解答。


好好的腸道為什麼長息肉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白濤表示,腸息肉指腸黏膜表面突出的異常組織,像個小肉球或小蘑菇。

臨床研究發現,八九成結直腸癌的發生發展會經過“正常黏膜—炎性細胞增生—腺瘤形成—腺瘤癌變”的轉變過程,存在低烈度的炎症是主要原因。腸道黏膜受到炎症刺激會出現損傷,如果未及時治療,腸腔黏膜隆起就會成為腸息肉。



多數時候,腸息肉不會危害身體健康。不過,一些不良飲食習慣(常吃高脂肪、高糖食物)、不良的生活方式(吸煙、飲酒、熬夜、久坐)及家族遺傳因素,都可能會促使息肉細胞突變。

以下5類人易發生腸息肉:

年齡超過50歲

隨年齡增長,腸道黏膜代謝能力下降,慢性炎症和基因突變積累增加,腸息肉發生率顯著升高。據統計,50歲以上人群中,約30%的人有結腸息肉;60歲以上人群中,40%~50%有結腸息肉。


飲食習慣不良者

長期攝入高脂肪、高糖、低纖維飲食的人群更易患腸息肉。高脂肪飲食會增加腸道內膽汁酸的量,刺激腸道黏膜,膳食纖維攝入不足則會減緩腸道蠕動,延長有害物質在腸道內的停留時間。

除此之外,吸煙和過量飲酒也會增加腸息肉的發生風險。


有腸癌家族史者

腸息肉具有一定遺傳傾向,家族中有腸息肉或腸癌病史的人,患病風險顯著增加。

代謝綜合征患者

包括肥胖、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高血壓等,這些因素均與腸息肉的發生密切相關。

慢性腸病患者

長期患有慢性腸炎、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等慢性腸道疾病人群,由於腸道黏膜長期受到炎症刺激,腸息肉的發生風險顯著增加。

什麼樣的息肉該切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65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6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