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白宫"股权模式"试水:美国要走向"准社会主义"吗?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白宫“股权模式”试水:美国要走向“国家资本主义”吗?


导语

8月25日,美国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凯文·哈塞特在接受 CNBC 采访时表示,美国政府可能会借鉴对英特尔的股权投资模式,未来入股更多企业,甚至不限于半导体行业。这一表态迅速引发市场与舆论的广泛关注:一方面,它显示美国政府正在探索新的产业政策工具;另一方面,也有人质疑这是否意味着美国正走向某种“国家资本主义”,甚至是“准社会主义”。


一、事件回顾:英特尔成了“试点案例”

英特尔在今年获得了一笔约 90 亿美元的资金,这原本是 2022 年《芯片法案》(CHIPS Act)所承诺的半导体补贴的一部分。但与传统的“直接补贴”不同,这笔资金将以股权投资的形式注入公司。

哈塞特在采访中强调:

这笔投资不会赋予政府投票权,也不会让政府直接参与公司经营。

政府的逻辑是“过去联邦资金拨付太快,但纳税人没有得到回报”,因此通过股权方式至少能获得未来分红或资本收益。

他称英特尔是“非常特殊的个案”,但同时暗示未来还会有更多类似交易,且不局限于半导体行业。

换句话说,美国政府正在尝试一种“股权化的补贴”,这与传统意义上的财政拨款或税收优惠存在明显不同。

二、政策逻辑:为什么要用“股权”代替补贴?

从政府角度来看,这种转变背后有三大逻辑:

纳税人回报的正当性

过去数十年,美国政府在危机时刻经常大规模救助企业,例如 2008 年的银行业救助、2020 年疫情时期的航空业纾困。但这些资金大多是直接拨款或低息贷款,纳税人几乎没有长期收益。股权投资则可以在企业盈利或股价上涨时,让国家财政受益。

产业政策的延续性

《芯片法案》本身就是美国近年来少见的大规模产业政策工具。补贴半导体是为了重建美国的制造能力、减少对亚洲供应链的依赖。如果股权投资成为模式,未来可能扩展到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战略行业。


财政与政治的双重考量

当前美国财政赤字高企、选举政治压力加大。如果仅仅不断撒钱补贴,容易遭到反对党和民众的批评。将补贴转为股权,既可以宣称“政府不是白白送钱”,也能在舆论上获得“保护纳税人利益”的话语优势。

三、市场与学界的质疑:美国在走向国家资本主义吗?

尽管哈塞特强调“不会接管公司”,但市场上立刻出现了两种不同声音。

支持者认为:

股权化投资比无偿补贴更合理,既帮助了企业,又有望让纳税人获得回报。


美国在面对中国欧盟等竞争对手时,必须升级产业政策工具,光靠市场自发机制可能无法确保供应链安全。

这种模式仍然不同于传统“国企控股”,政府既无投票权,也不直接干预经营。

批评者担忧:

一旦政府持股,企业可能在战略决策上更容易受到政治压力。例如,是否迁厂、是否对特定客户供货,可能受到“政治指令”的影响。

这种做法与美国长期奉行的自由市场理念相悖,可能被解读为走向“国家资本主义”。

如果范围扩大,不仅半导体,其他行业也可能寻求“国家股东”的庇护,导致企业之间不公平竞争。

有学者更直言:“当政府持有股权并决定投资哪些企业时,本质上已经是产业选择,距离国家资本主义并不远。”

四、历史回顾:美国真的是第一次这样做吗?

实际上,美国政府在历史上多次以股权方式介入企业:

2008年金融危机:美国财政部通过TARP(不良资产救助计划)购买了花旗、摩根士丹利等金融机构的优先股。虽然后来大部分资金回收甚至盈利,但在当时引发巨大争议。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39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