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一文讀懂星艦"十飛":這次試飛為何關鍵?有何特別?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馬斯克還在追逐火星移民的夢想。


北京時間8月27日,星艦第十次綜合飛行測試(簡稱“十飛”)成功進行,飛行測試原定8月25日進行,由於地面系統故障、天氣原因等後延了兩天。

本次飛行由第二代星艦S37+B16助推器組成的組合體執行。除了測試飛船和助推器的性能、可靠性測試外,星艦“十飛”的重要看點之一,即執行此前因發射失利未能完成的“星鏈衛星模擬器”部署任務。


需要注意,本次飛行不涉及助推器和飛船的回收。

從實際的結果來看,截至發稿時,助推器成功完成了在著陸燃燒階段的測試任務,並濺落美國灣(墨西哥灣)。二級飛船的衛星模擬器部署任務、猛禽發動機太空點火、再入大氣層及濺落印度洋等均順利完成。

“十飛”是星艦年內第四次飛行測試,前三次均以失敗告終,且任務都比較接近,這是“快速迭代驗證”的典型特征,但過去幾次持續卡在特定任務上,也反映出這種思路——靠真實發射驗證來定位問題的模式——存在局限性。此外,同類型任務的反復測試驗證,也在不斷地推高發射成本。

現在,星艦的迭代節奏,遠遠追不上馬斯克希望帶領人類走向星辰大海的時間預期。

而載人的前提,是保證高度穩定、可靠的重復飛行能力,而在這之前,更前置的條件是至少保證具備有效載荷部署、飛船回收的能力。

01 星艦“十飛”看點

星艦“十飛”從發射到S37飛船濺落印度洋,預計用時1小時06分鍾。

飛行測試過程中,S37飛船會執行有效載荷部署任務——釋放“星鏈衛星模擬器”(模擬衛星與下一代星鏈衛星尺寸相當),模擬衛星將在亞軌道飛行,再入大氣層時燒毀。飛船本身則需要收集隔熱、捕獲等相關部件改進後的可靠性數據,為後續飛行順利返回發射場做准備。完成數據收集後濺落印度洋。



星艦部署衛星動畫演示


B16助推器主要是進行飛行極限測試,包括在美國灣(墨西哥灣)近海著陸點上收集未來飛行剖面及非標准工況下的真實性能數據。

1)S37飛船關鍵任務:

在軌試驗:

部署8顆模擬星鏈衛星(“七飛”就有的任務,因各種問題未能成功實施)

計劃“猛禽”發動機二次點火(“七飛”就有的任務,測試發動機在極端環境,如極低溫、無氧下的可靠性,否則點不著火,未來登陸火星、月球就回不來了)


再入、返回實驗:

移除大量隔熱瓦,測試易受損區域的耐受度、同時測試多款金屬防熱瓦性能(陶瓷隔熱瓦易碎、檢修成本高,未來可能也會減少甚至被完全替代)

驗證安裝在飛船上的功能性 “捕捉連接件”的熱性能與結構極限

驗證隔熱瓦邊緣設計優化方案可靠性

再入軌跡在動壓最大時,測試後緣襟翼的結構極限

濺落印度

2)B16超重型助推器關鍵任務:

不返回發射場 “捕捉”(這次也沒有安排“筷子夾火箭”,起飛-一二級分離-助推器回收比較成熟了)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06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7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