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30分鍾"日式走路"火爆全球 專家有話說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一名澳洲網紅健身教練將一項2007 年日本研究,重新包裝成簡單的間歇走路運動,引發風潮。這種輪流進行3分鍾快走與3分鍾慢走的走法,宣稱可帶來超越每日1萬步的好處。然而有專家提醒,網絡爆紅健康潮流往往過度簡化科學,缺乏細節。


洛杉磯時報》報道指出,這項被稱為“日式走路”(Japanese walking)的最新健身潮流,正在 TikTok 上瘋傳,並蔓延至社交媒體與其他平台,讓人好奇這種運動是否真能比傳統散步更有效改善健康

此運動法源自 2007 年一項針對中老年人的日本研究,測試高強度間歇走路的效果。但最近的熱潮源自澳洲網紅兼健身教練特奧(Eugene Teo)在 TikTok 發布的一段短片,觀看次數超過 1000 萬,在YouTube 更突破 1835萬。他將這項有科學根據的運動法,改造成更易懂、更適合演算法傳播的版本,取名“日式走路”。


33 歲的特奧近日接受《洛杉磯時報》訪問時表示:“人們不喜歡健身術語,也不喜歡復雜的科學名詞。如果我想影響全球數百萬人,就要讓健身與科學知識變得更容易理解。”他在影片中解釋該怎麼進行日式走路:快走3分鍾再慢走3分鍾,重復做5次。

特奧依據的小型日本研究涵蓋186名女性與60名男性,每周進行4天以上這套運動者的血壓、腿部肌力與有氧能力(aerobic capacity)的改善幅度,都比持續中等強度走路組更大。


雖然這套方法並非特奧發明,但他讓它觸及了數百萬人。他說,自己的影片能引起共鳴,是因為許多人被“每天一定要走到1萬步”的壓力壓垮。然而,這陣風潮背後的科學是否像宣傳的那麼強而有力呢?

南加州大學凱克醫學院心臓科醫生赫勒(Helga Van Herle)指出,原始研究設計存在缺陷。只有高強度走路組配戴加速度計監測,而中等強度組沒有,這可能導致結果偏向高強度組。她提到,這屬於“霍桑效應”(Hawthorne effect),即被觀察的人可能因知道自己被監測而改變行為。


同樣來自凱克醫學院的醫生加格(Parveen Garg)表示,間歇快走並非醫生常特別推薦的運動法。該研究樣本小,本意是啟發後續研究,而非得出廣泛結論。他支持任何促使人們去活動的方法,但提醒不要過度吹捧“日式走路”的好處。



“日式走路”號稱 30 分鍾就可帶來巨大健康效益。(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62 秒 and 7 DB Queries in 0.007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