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特朗普: 敢在特朗普头上动土,民主党"金主"索罗斯危?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专题)在其自创社交平台“真相社交”上发文,公开呼吁起诉知名的民主党“金主”乔治·索罗斯及其儿子亚历山大·索罗斯,指控他们涉嫌违反《反敲诈勒索及腐败组织法》,并指责他们资助全美多地的“暴力抗议”等活动。


这一举动既在情理之内,又在意料之中。特朗普与索罗斯之间积怨已久,双方的意识形态取向更是南辕北辙,因此特朗普选择对索罗斯发难在情理之内。令人略感意外的是,特朗普在重返白宫半年多之后才对索罗斯发难,时间跨度非常大,这与他以往“有仇必报”的作风似乎有些出入。

有一个经典的笑话是:“美国为何从未发生‘颜色革命’?因为美国没有美国大使馆。”这句话其实并不完全正确,尽管美国不可能存在名义上的“美国大使馆”,但索罗斯所支持的大量非政府组织(NGO)却实际上扮演了类似角色,它们在美国国内推动政治议程,甚至在某些时刻与美国政府形成对抗,在选举期间频繁介入所谓“选举监督”,还被指煽动社会对立、制造舆论压力,甚至试图直接影响司法进程。2021年初发生的“国会山事件”就被不少美国保守派评论者视为民主党与索罗斯的NGO联手操纵的结果。


因此,美国并非没有“颜色革命”的推手,只是它们以内部分裂的形式存在。当特朗普这样的“非建制派”人物挑战美国的现有权力结构时,这些力量便会迅速动员,借“民主”“人权”之名实施政治打压,其激烈程度甚至不亚于美国在海外推动政权更迭时的操作。

可以说,美国本土的政治斗争早已超越传统的左右党派之争,演变为一场全球主义精英与本土民粹主义者之间的意识形态战争。索罗斯及其NGO网络正是前者的重要代表,他们通过资金渗透、媒体操控和街头运动,持续干预美国政治走向。而特朗普此次的公开发难,不仅是对索罗斯个人的反击,更是两种理念之间的又一次正面交锋。

内部敌人

从“占领华尔街”到“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索罗斯及其关联组织所助推的社会运动模式,与美国在境外策动“颜色革命”的手法如出一辙。不同的是,近年来,这类操作越来越多地在美国本土上演。

在深入分析之前,有必要先厘清两个背景。


首先,尽管索罗斯阵营和民主党常自诩为“左翼”或进步自由派,但其立场实际上经不起推敲。中国网友喜欢称他们为“白左”,这一称呼更能揭示其本质:他们虽然具备某些左翼政治的表象,例如强调身份政治下的平等观念,但在财富与权力分配等根本议题上,他们仍然是资本主义的坚定拥护者。在对外战略方面,他们支持帝国主义扩张,将美国视为现代的“罗马帝国”,并积极推动美国的霸权扩张。

其次,在美国,“左翼”的身份并不光彩。美国历来崇尚右翼所推崇的个人主义。“社会主义者”长期被污名化,是一个贬称。即便特朗普所代表的传统保守主义价值观正在式微,真正的左翼立场仍然难以被美国主流社会所接纳。

索罗斯NGO能力的第一次“集中展示”正是在2011年秋季美国发生的“占领华尔街”运动。


“占领华尔街”运动的发生背景与奥巴马争取连任密切相关。作为民主党籍总统,奥巴马当时的选情告急。舆论普遍认为其“左翼”的形象拖累了支持率,尤其是他所推行的医疗改革政策备受争议。事实上,美国医疗体系长期遭西方盟友诟病,不仅在冷战时期被苏联指责,至今仍然经常被欧盟批评缺乏公平与效率。

民主党奥巴马胜选绞尽脑汁,最终选择向索罗斯求助。索罗斯则提出了一个简单的政治操控手段,名为“转移焦点策略”。这种策略的核心通常是:如果某一候选人存在负面丑闻,就用一个更严重的丑闻来转移公众对前者的关注。

“占领华尔街”运动于2011年9月17日启动,11月15日结束。从表面上看,它具备“左翼运动”的所有特征。运动的目标是反对“金融精英的罪行”。需要注意的是,“占领华尔街”运动从未提出过任何反对奥巴马的口号。从一开始,运动的矛头就在被有意引导,保证奥巴马的形象不受波及。

运动自称坚持“非暴力”的形式。但熟悉“颜色革命”操作的人不难看出,这场运动与之前在格鲁吉亚、乌克兰等地发生的、被西方媒体美化为“民主运动”的颠覆行动手法相似。不同的是,在美国国内,这场运动被伪装成一场所谓的“真正的左翼运动”:现场出现马克思画像与苏联旗帜等符号,仿佛美国真的正在经历一场左翼理念的洗礼。

在一片貌似“左翼暴动”的喧闹声中,奥巴马原本被指责的“社会主义倾向”反而显得温和了许多。通过民主党的资金支持和索罗斯的组织运作,一场原本指向经济分配不公的社会运动,被转化成为一场激烈却空洞的符号式“左翼”表演。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上一页123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83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