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保險相關: 學了7年電影後,我在流水線裝起了保險杠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文丨歐海

編輯丨雪梨王


這是一個普通人追夢的故事。故事的種子源於一部名為《小武》的電影,導演賈樟柯,山西人。

17歲那年,同樣來自山西的小姚第一次看《小武》。那晚過後,他決心做一名導演。

但他沒能考上北電、中戲這樣的名校。在一所雙非院校讀了四年戲劇影視文學後,這個不甘心的、有著文藝夢想的年輕人,報考了中戲的碩士研究生。這一次結果依然落空,他最終調劑去了一所211院校。

學了7年電影,用小姚自己的話說,他“制片過院線電影,實習過國際影展,作品進過戛納展映”。在他的講述裡,自己足夠勤奮,唯獨缺點運氣,比如考研復試和一位小藝人撞了導師。

當然,一個他無法回避卻也不願面對的事實是,他的天賦並不出眾,才華也撐不起野心。普通人碰壁時往往會選擇轉彎,而不是固執地死磕——誰願意一次次把自己撞得頭破血流呢?

我們絕大多數人都不是天才。天才的故事可以寫成傳奇,而普通人的故事更多是掙扎、妥協和自我消解。這是小姚的故事,也許也是很多人的。

碩士畢業後,他去了一家車企。入職的第一件事是去流水線上裝保險杠。那段日子,他才意識到,所謂的“電影夢”,在現實面前不過是一個虛幻的泡影。

他將這段經歷發在社交媒體上,帖子很快火了。有人問他怎麼不去拍短劇,他苦笑著回了一句:“那我還不如去裝保險杠。”


以下是小姚的講述:

流水線上

我真去車間裝了三個月的保險杠。每天要裝480個。


入職這家車企後,我就被“下放”到一線。我去的是總裝車間。所有的零件生產好,運到總裝車間,然後大家開始手工往車上裝。這是公司最舊的一個車間,沒有空調,只有電扇。產線上,高溫混雜著噪音和氣味,三個月下來,我捂了一身痱子。

那段日子我每天早上六點四十起床,坐班車,八點打卡上班。工人一上午幹四個小時活兒,只能休息十分鍾。午休一小時,下午一點鍾繼續,一直幹到晚上八點。相當於每天工作十個小時左右,沒有雙休。

說實話,裝保險杠的活兒對我而言有一點兒難度——裝上簡單,就是把保險杠扛起來,打兩個螺絲。但上面有一些要篩的線束,比如車頭雷達的線束有11個頭,就要在保險杠上卡11個卡扣。我不是很能靜下心來的人,搞藝術的,腦子有時候沒那麼嚴謹。

經常有工友給我發消息說,完了,班長又發現你哪個保險杠的線沒卡全。我是容易內耗的人,所以就老懷疑自己,連這麼簡單的活兒都幹不好。

我當時還發過一條朋友圈,說我本科的時候仿拍過一個工廠題材的短片。我在裡面演男主角,一個工人。現在再回頭看,當時懂個屁呀。等你真的到生產線上去才知道,真正的工人,往往很苦很累,呈現出一種機器人的狀態。

所以他們需要靠一些強刺激的東西,抖音神曲也好,擦邊女主播也好,高糖飲料也好,來刺激已經麻木的神經。流水線上的工人彼此都不說話,大家平時互相開玩笑,就像高三男生一樣,突然我抓你一下,你碰我一下,好像身上的荷爾蒙無處釋放。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52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0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