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远古直立人PK摩登现代人 给我们一个震撼的提醒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我们常用“草莓族”来形容年轻人不耐、吃不了苦。 可是说真的,大家不要互相嫌弃,因为如果把时间往回拉一百多万年,放到直立人的世界里,我们现代人通通都是“烂草莓”、“烂芭乐”。 如果真把直立人和我们现代人一起拍生存挑战的实境秀,恐怕被淘汰的一定是我们。 毕竟,他们能在干旱荒凉的半沙漠里撑上百万年,而我们光是冷气坏掉一天,可能就先投降了。


想要知道为什么直立人这么优秀? 答案终于浮现了,最新一篇刊登在《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的研究,给了我们一个震撼的提醒:早在智人出现前很久,直立人(Homo erectus)就已经在干旱的东非高原,撑过了天翻地覆的环境变化。 他们不仅幸存下来,还发展出新的工具与策略,继续繁衍,甚至走出非洲,踏上远征之路。

直立人:比我们想象更强韧


直立人大约在两百万年前诞生于非洲,是一个已灭绝的人类近亲物种。 他们已经能完全直立行走,长腿短臂,外观和我们现代人相去不远。 他们的脑容量比更早期的人类物种大,但还没达到智人的水平。 不过,即便如此,他们依然凭借这颗脑袋,在世界各地生活了超过150万年,直到大约十万年前,才悄然退出舞台。

更惊人的是,他们是第一批走出非洲的人类,足迹遍及今天的中国印尼。 换句话说,直立人在地球上的寿命与足迹,远比我们这个自豪的智人要长、要广。

那么问题来了: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沙漠不是借口 他们照样活

答案来自一个名叫恩加吉南约里(Engaji Nanyori)的地点,位于坦桑尼亚北部。 这里曾经是一片林地,但大约一百万年前,环境突然剧变:气候变得极度干旱,林木消失,整片土地成为半沙漠。

来自加拿大卡加利大学的古生态学家胡里欧・梅卡德(Julio Mercader)与国际团队,花了多年时间分析这片土地上留下的证据。 他们挖掘出直立人的化石、各种石器工具、化石化的花粉颗粒,甚至还有被切割过的动物骨头。 这些细节被逐一拼凑,重现了一幅远古时代的场景。

研究团队发现,在这片《资源沙漠》中,直立人不仅没有被淘汰,反而展现出超乎想像的适应力。 他们开始依靠短暂的水源像是下雨后才会出现的水坑。 当野兽口渴聚集在这些水坑时,直立人就伺机打猎,或是捡拾残余的动物尸体。 这样的策略看似简单,但在极端环境里却是生死攸关的“小聪明”。 这一幕要是换作现代人,停水、断电、没有WIFI超过一天,可能社交媒体就要被抱怨文淹没了。

石器:从“一次性”到“随身带”


研究还揭示了另一个重要发现:直立人对石器的使用情况,发生了质变。 一开始,他们可能到了新的地方,就地取材,敲敲打打一把简陋的石刀。 可是在半沙漠环境里,食物的出现完全不可预期,如果临时才制造工具,往往来不及抓住机会。 于是,他们开始把磨得锋利的石器带在身边,像今天我们随身带手机一样。

“他们可能会想:『这是个好工具,我该带着,以防哪天突然有食物出现。』”研究共同作者、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地质学家保罗・德尔金(Paul Durkin)这么解释。

这种行为透露出一个关键:直立人不只是活在当下,他们已经学会规划、提前准备。 这样的能力,大幅提高了他们的生存机会。

花粉显示的环境转变

除了石器,花粉化石的分析也为研究提供了重要证据。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19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