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压力前所未有 越来越多中国成人主动做回"宝宝"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LABUBU深受成年人喜爱。(VCG)

“宝宝,你怎么这么久没来了!”刚走进小区附近一家咖啡店,就听到店员的招呼声。




LABUBU深受成年人喜爱。(POP MART官网)

这不是我在中国第一次被叫“宝宝”。在直播间,主播张口就是:“欢迎新进来的宝宝们!”社交媒体上,素未谋面的网友也可能突然蹦出一句:“宝宝,你知道XXX吗?”

“宝宝”不仅是互联网上的称呼,也开始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走在大街上,玩偶挂件更频繁地出现在男女老少的背包上,不挂上一两个反而显得格格不入。Jelly CAFé去年来到上海时,不少人排队两小时,只为买一个售价数百元人民币的小型毛绒玩具。




Jelly CAFé去年来到上海时,不少人排队两小时,只为买一个售价数百元人民币的小型毛绒玩具。(解放日报)


从语言表达、穿搭风格到消费选择,这些迹象都指向一个愈发明显的趋势:越来越多中国成年人正主动做回“宝宝”。

成年人做“宝宝”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早在1950年代,欧美电视圈就将“kid”和“adult”拼在一起,创造出“kidult”(大小孩)的概念,用来指喜欢收看儿童节目的成年人。当时,电视台甚至专门将动画片播出时间放在傍晚下班后,以吸引成年观众。

半个多世纪后,《经济学人》2023年捕捉到“成人儿童化”(kidulting)的回归。在英国西班牙等地,越来越多成年人进入专门为儿童设计的游乐园,找寻内心的小孩。

中国,“成人儿童化”虽然找不到一个明确时间点,但与当前中国的经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一方面,经历过经济高速增长、财富迅速扩张的成年人,如今面对失业裁员和资产缩水的现实,难免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怅然。做回“宝宝”,怀念经济上行的美好,为他们提供了情绪上的喘息空间。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48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