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鱼被捕捞到死亡的20分钟里,经历的痛苦难以想象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想象一个恐怖的场景:你突然被拉进真空里。没有空气,没有逃生的可能。你的身体拼命渴求氧气,你挣扎、扭动、恐慌,却无能为力。这种折磨会持续十到二十分钟,而这正是每年数十亿条鱼死亡时的真实写照。


你现在可能在想:“鱼不会像我一样感受到痛苦吧?” 没错,它们的感受方式和人类不同。但科学已经证明,它们确实会感受到疼痛。

虹鳟鱼是全球养殖量最高的鱼类之一。《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上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当这些在鱼空气中窒息而死时,它们会经历 1.9 ~ 21.7 分钟的中度到极度痛苦的折磨。


鱼也有痛觉

在人类历史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都认为动物——尤其是那些和人类差异较大的动物——并不会真正感受到痛苦。哲学家勒内·笛卡尔(René Descartes)曾提出一个著名的(错误)观点,他认为动物只是一台自动装置,只会无意识地对刺激作出反应。这种观点流行了几个世纪,为工业化养殖和动物实验提供了正当化的理由。

痛苦曾被视为人类心智的特权,只属于我们这些“高等动物”。但科学研究逐步推翻了这一观点。研究表明,哺乳动物、鸟类、鱼类,甚至章鱼等无脊椎动物,都会对痛苦和折磨表现出行为和神经反应。

大量研究显示,鱼不仅能感知负面刺激,还会对这些刺激表现出持续的行为和生理变化,这些变化都表明它们能感受到疼痛。早在 2003 年,就有研究证明鱼类会对疼痛产生神经和生理反应。此后,这个观点又被多次证实。

更多跨物种研究发现,吗啡等镇痛剂可以减轻这些行为变化,这说明鱼类的疼痛涉及中枢神经通路,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反射。如今,证据已非常充分:鱼确实会感到疼痛,会在受伤时会表现出应激行为,而且表现出来的大脑活动模式与痛苦高度相似。



图片来源:After Frans Hals - André Hatala/Public Domain

在这项新研究中,来自欧洲美国多家机构的研究人员采用了“福祉足迹框架”(Welfare Footprint Framework,WFF),这是一种用明确时间来量化痛苦的方法。他们重点研究了当虹鳟鱼被从水中捞出、在空气中慢慢窒息时会发生什么(这种方式至今仍是许多渔业养殖场的默认做法)。


研究团队将虹鳟鱼的死亡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初始暴露于空气:鱼开始喘息、恐慌,鳃塌陷,压力激素急剧上升。

窒息阶段:二氧化碳在体内积累,血液 pH 值骤降,鱼感受到愈发强烈的窒息感——类似人类缺氧时的呼吸困难。


代谢衰竭:肌肉痉挛,乳酸大量堆积,鱼可能感受到缺氧带来的组织疼痛。

脑活动减弱:神经功能逐渐关闭,意识消退,但这一过程可能长达 25 分钟。

在这段时间里,这些鱼很可能经历强烈的负面情绪:恐慌、困惑与痛苦。这并非比喻,而是一个生物化学层面的真实现象。

平均而言,每条虹鳟鱼有大约 10 分钟处于痛苦、无助或极度痛苦的状态——这些分类一一对应人类对痛苦的感知程度。按重量换算,每千克鱼大约对应 24 分钟的剧烈痛苦。

工业化的残忍

人类每年屠宰 1 万亿到 2 万亿条鱼。很多鱼是野生捕捞的,但对于养殖鱼类,例如三文鱼、虹鳟鱼和海鲈鱼,屠宰过程大都多在陆地上进行,而且往往是每天成百万条的屠杀。

这背后的问题更多与政策相关,而不是科学。鱼不会尖叫,也不“可爱”。而且我们吃太多鱼了,这意味着任何改变都很难执行。但这并不代表它们没有在受苦,只是我们不善于察觉(或不愿意去关心)。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19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