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從《三叉戟》到《雙刃劍》:什麼樣的刑偵故事才好看?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刑偵題材、警匪題材是近些年影視劇改編的熱門,觀眾隨著劇中警察的破案過程獲得正義實現的快感,刑偵劇中構建的邏輯迷宮觸發觀眾跟著探案的熱忱,而警與匪、正與邪生死博弈的張力也極具看點。


好的影視劇也離不開優秀的原小說文本,作家呂錚就因擅長寫作刑偵題材而被讀者喜歡。呂錚本身就是一位從警二十余年、經驗豐富的警察,他曾從事經濟犯罪偵查工作,曾是公安部獵狐緝捕隊成員。他將大量的真實辦案經歷和公安專業知識融入小說,使得偵查破案的過程描寫得專業可信,細節扎實。

呂錚的代表作品《三叉戟》曾入圍第十屆茅盾文學獎並改編為影視劇,《三叉戟》之後,呂錚再次推出新作《雙刃劍》。日前,呂錚與騰訊視頻總編輯張恒、《十月》雜志原主編陳東捷、《雙刃劍》策劃編輯張引墨等就刑偵小說、影視改編等話題進行了分享。




現場

《三叉戟》是呂錚將近十年前的作品,因改編為同名電視劇而引起了廣泛影響。活動的開始,電視劇《三叉戟》的主演陳建斌以錄制視頻的方式,分享了他對呂錚作品的感受。陳建斌表示,他和呂錚的相識緣於《三叉戟》第一部的拍攝,“呂錚在作品中將警察形象塑造得十分鮮活有趣,一切文學作品的基礎都是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


談起前作《三叉戟》,呂錚表示,“那個時候我還在用我的潛意識來寫作,我從眾多警種裡面挑選了三個最有代表性的警種,包括一個經偵警察,一個刑警和一個預審,他們分別代表了警察的忠誠、力量和智慧。這三個老警察湊在一起,和而不同,便產生了這個故事。”

呂錚由此聊到《雙刃劍》的創作,《雙刃劍》從動念到完成,跨越了將近七年的時間,面目幾經改變。呂錚還介紹了自己在創作這部小說時的經歷,“我自認為可以用兩句話來概括《雙刃劍》:別人沒有的,我力爭有;別人有的,我力爭做到更精彩。我在創作《雙刃劍》的時候,在黑板上寫了三句話:所有的細節都要經得起推敲;對白、過橋、場景描寫,一定要有信息量,有交代、要能襯托整個小說的意向、要對故事情節進行推動;‘棋在棋外’。我要離開警察的身份去看警察。只要我稍微想從警察的立場上寫警察,我就會喊停。”


《雙刃劍》故事講述十年前,雨夜潛逃的關鍵證人喬慕華,如一把利刃刺破四名刑警的職業榮光——董刃、江鋒、趙闊、蘇曉雅因“監守失職”跌落神壇,四人無法自證清白,警察生涯也墜入谷底,被降職、被調離、被邊緣化,警察榮譽盡失。十年一晃而過,看似塵埃落定,但探長董刃卻倔強不認命,在被“下沉”基層後,又想方設法調到了刑偵大隊,誓要抓獲逃犯,以此洗刷蒙塵……



雙刃劍

陳東捷是呂錚交往長達十幾年的文學編輯。對於呂錚的新作,他說,“呂錚總是把警察的故事置於大的社會背景之下,他的每一部小說裡面都有不同側重的社會問題,比如獵狐行動、電信詐騙等等。我們平時經常在新聞裡看到的社會問題,很多都會在呂錚的小說裡有所呈現。而《雙刃劍》中的人物比他前面的作品要復雜得多,比如富江,他本來是一個受害者,後來變成殘暴、陰險的施害者,這個人身上顯示了非常豐富的人性內涵。這是《雙刃劍》比他以往的小說更進一步的地方。”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09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