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特朗普: 鄧聿文:川普明年初訪華的可能性多大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德國之聲中文網)有關川普訪華的信息是外界觀察美中關系是否有進展的一個窗口。之前輿論認為最有可能的訪華時間是在今年10月底韓國舉行APEC前夕。但川普日前在和習近平通話後主動在其“真相社交”上披露,他將於明年初訪問北京,並邀請習在明年適當時候訪問華盛頓


不過,考慮美中關系的復雜性,尤其是關稅和貿易談判遲遲未能達成一個協議,川普明年初訪華的可能性存在變數。正如外界此前看到的,川普也曾向外放風,他會在某個時間段訪問中國,但北京方面未有明確回應。

在川普訪華一事上,表面看是其主動,一再制造訪華議題,但從北京選擇既不承認亦不否認的態度來看,中方實際是主動的一方。北京要給外界制造這樣一種印象:好像歡迎川普訪華,但不急著邀請,把他晾晾。比較一下上次通話,這點很明顯。6月二人通話,中方通稿有“習近平歡迎川普訪華”的表述,但這次完全沒有,事後對此也不知可否,說明北京對待川普明年初訪華,是很謹慎的,此事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要理解這種不確定性,必須結合中美關系的現實格局來觀察。與外界一些輿論渲染的“中方焦慮”不同,北京認為籌碼更多在自己一邊,因而對川普何時訪華,可能並不著急。

北京而言 中美貿易比重已降至一成以下

先從經貿角度看,中美貿易在中國整體外貿中的比重已從早年的近三成降至如今的不到一成。這一變化本身就是中國主動進行外貿多元化布局的結果。二十年前,中國對美出口幾乎決定著它的外貿盈余,如今,東盟已取代美國成為中國的最大貿易伙伴,歐盟則是中國的第二大貿易伙伴。即便美國今年對中國加征高關稅,整體外貿仍保持增長,意味著中方的戰略已經成功地降低了對美依賴度。川普要通過關稅談判為自己樹立“壓制中國”的形象,但中方並不迫切,因為它可以依靠和全球南方的合作、與東盟和“一帶一路”伙伴的貿易增長,來平衡美國市場的萎縮。華盛頓如果想要在關稅問題上推動協議,就必須考慮取消部分對華加征關稅,否則北京不會為了象征性的成果而接待川普。對它來說,訪華的價值必須體現在實質利益上,而不僅僅是一次外交場面的營造。


川普必須松動科技打壓

科技方面,美國的限制在某些領域確實延緩了中國的步伐,尤其是高端芯片與相關制造設備。但總體來看,中國的科技產業並沒有被摧毀,反而在新能源、量子通信、空間探索、人工智能應用等多個領域迅速追趕甚至局部超越美國華盛頓從2019年起不斷擴大的“實體清單”,限制中國企業獲得關鍵技術,但中國電動車、電池儲能、無人機等領域,產業規模和創新能力甚至已經在全球占據主導地位。美國圍堵一方面讓中國在半導體等特定領域暫時承壓,另一方面也刺激了中國在自主研發上的投入熱情。這意味著,中國並不處於絕對的被動地位。若川普希望訪華能有成果,他必須在科技打壓方面做出某種松動。即使不能全面放松,也要釋放出象征性的積極信號,否則北京不會配合他的外交秀。因為在科技競爭上,中方已經積累了足夠的耐力與潛力,可以繼續在追趕中維持戰略定力,而不是急於求和。


稀土作為反制手段

關稅與科技之外,稀土反制是中方的一張有力牌。在這一輪對等關稅博弈中,北京利用自身在稀土與關鍵礦產上的優勢進行反制,讓美國的供應鏈受到明顯沖擊。這種策略迫使華盛頓在原本的關稅加碼上不得不一再延遲,避免本國企業承受過大壓力。稀土作為高科技產業和軍工產業不可或缺的材料,中國的主導地位為其提供了真正可以施壓的手段。換句話說,中美關稅戰已經進入互相制約的格局,而不再是美國單方面的主導。北京完全可以在需要時加大這種反制手段,從而讓華盛頓陷入進退維谷。既然手中握有這樣的杠杆,北京當然不急於在沒有成果的情況下迎接川普來訪。

中國不急的另一個原因: 有效的戰略威懾

軍事層面的發展同樣不容忽視。九三閱兵所展示的一系列新式裝備,標志著中國在高超音速導彈、反艦彈道導彈、無人作戰系統等領域已經取得實質性突破。雖然在整體軍力,尤其是全球遠洋作戰和全球投送能力上,美國依然保持優勢,但在西太平洋地區,中國的局部優勢已經足以形成有效的戰略威懾。在某些尖端武器上甚至已經超過美國,這意味著華盛頓必須認真權衡軍事冒險的成本。這也是中方“不急”的另一原因:它有了足夠的軍事實力來支撐自身的戰略安全,而不必通過象征性的外交安排來換取安全感。軍事差距的這種縮小,中國在本土和周邊海域已經具備了相當的防御與反制能力,美國想要在軍事上壓制中國的可能性顯著下降。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64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