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温哥华资讯

Realty

Education

Finance

Immigrants

Yellow Page

Travel

双重舒适圈:美国华人移民的身份危机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自从八十年代中国重新打开国门之后,有无数中国移民海外,其中移民美国、加拿大的数量最多。但是我们会发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这些人虽然身份已经是美国籍(也有些只是持有绿卡),身体在美国,但他们的社交圈却基本在华人群体中,很少与美国其它社群包括白人社群有交集。尤其是微信这样的社交媒体出现之后,他们更是“舒适”而又“自在”地生活在中文社交网络中。


这种现象背后透视出的深层原因是:大多数第一代华人移民都还没有进入美国政治的结构之中,他们只是美国公民(有些连公民都不是),而不是美国国民。 美国国民与美国公民的最大差异就是:国民不仅是在法律上成为了“美国人”,也在文化认同上成为了“美国人”,而更重要的是在深层的政治权力角逐中成为既“有资格”、也“有机会”的真正“美国人”。而第一代华人无论是主观上的“文化认同”还是客观上的“权力机会”都没有实现美国化。

华人移民中很多对于“白左”持激烈批判的态度,显现出一种认知的错乱。“白左”就是美国的进步主义,白右是保守主义。一个基本历史常识就是:如果没有白左,今天微信群里的华人移民不但不会有平等的法律权利,甚至根本没有机会移民美国,因为那样的话排华法案都不会取消。


所以华人移民身上体现出强烈的公交车定律:自己上车了,反对后来者上车。华人移民的言论呈现出极大的分裂:他们所极力批判的,或者正应该是他们感谢的,或者正是他们自己表现出来的。

第一代华人移民和黑人、拉美裔相比,处于经济和文化的双重舒适圈当中。一方面他们或者是国内富人移民或者是留学移民,在经济收入上普遍属于美国中产或以上水平,不存在黑人和拉美裔的生存压力,这使得他们不需要通过政治斗争去争取权利。


另一方面华人移民适逢中国拥有开放的国际社交媒体,这使得他们在文化上不但可以继续生活在熟悉的中华文化中,还因为身处“自由世界”拥有更大的自由和“优越感”。所以第一代华人移民的业余生活普遍游离于“国籍身份”之外而身处于“文化国籍”身份之中。


然而这样的双重舒适圈既是舒适的也是有害的,就是他们既无法真正融入“国籍身份”,也在不断撕裂“文化国籍”身份,而他们的文化国籍身份却又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处于一种“反对者”定位,因为这样才能让他们始终展现一种“优越感”。所以他们就既不被真正的美国人认同,也不被真正的中国人认同,而是处于一种双重疏离状态下的自我感觉良好,实则是一种“自卑的自恋”。

或许对于他们来说,真正做到两种身份的统一和协调:对于中华文化与美国文化的双重认同,以独特、悠久、自豪而不是反对的中华文化身份成为多元美国社会的一个鲜明群体,同时开放地拥抱自由的美国文化,让自己优秀的传统中华文化成为美国文化中极具特色的一部分,从而实现美国身份的中华化,这样一种新文化中的传统个性,或许才是华人移民最佳的角色定位。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406 Seconds and 5 DB Queries in 0.003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