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桦加沙台风:五点解释台湾花莲灾情为何如此惨重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花莲灾情震惊台湾台湾有舆认为,虽然事件源于天灾,但人为因素如疏散延误与监测不足,可能加剧灾损,成为一场“可预防的悲剧”。https://t.co/Wg0Ps9Yqr6— BBC News 中文 (@bbcchinese) September 25, 2025




图像来源,AFP VIA GETTY IMAGES,在屋顶避难的花莲民众


台湾东部花莲县马太鞍溪上游一座巨型堰塞湖9月23日(星期二)因强台“桦加沙”(Ragasa)带来豪雨而溢流,洪水夹杂土石瞬间倾泻而下,冲击下游光复乡、凤林镇等地,造成严重灾情。截至9月25日上午,花莲县政府最新统计,这场灾难已导致14人死亡、52人受伤、33人失联。

许多幸存者庆幸平安,但为失联亲友担忧,罹难者家属则在泥泞中呼吁政府尽快安置家人遗体,盼能妥善安葬。

花莲重灾区光复乡一所中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职员向BBC中文描述称, 他当时刚吃完午餐,不到十分钟,水从街道涌入校园,400平方英里的运动场被淹没,椅子、桌子、冰箱甚至汽车漂浮在水面上。

“如果我当时还在街上,根本无法到达高处。水里漂浮着许多物体,我可能会被撞到或触电。”仍然心有余悸的他抨击地方政府低估“桦加沙”的影响力。

分析指出,这不仅是今年台湾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更引发各界对花莲及中央政府防灾责任的激烈争论。舆论普遍认为,虽然事件源于天灾,但人为因素如疏散延误与监测不足,可能加剧灾损,成为一场“可预防的悲剧”。

堰塞湖为何造成灾难?


马太鞍溪堰塞湖的形成可追溯至2025年7月,受强台“薇帕”外围环流影响,花莲县万荣乡上游国有林地发生大规模崩塌,土石阻塞河道,形成一座坝体高度约200公尺、体积约2亿立方公尺的堰塞湖,最大蓄水量估计达9,100万立方公尺。

这座堰塞湖位于花莲县马太溪上游,属高风险地带。早在8月“杨柳台风”扫过台湾期间,中央政府便多次示警,呼吁下游7个村落预先准备疏散。然而,当时未发生溢流,仅维持监测状态。进入9月,强台“桦加沙”再次逼近台湾东部,带来连日豪雨。

周一(9月22日),花莲县政府接到中央指令,启动疏散行动,针对下游光复乡、凤林镇等约1,837户、6,800人发出撤离命令,安置于光复高中体育馆等三处疏散中心。据台媒报导,中央政府多次敦促县府加速撤离,发出9次通报。然而,花莲县议员杨华美向BBC透露,由于此次疏散“并非强制性”,仅呼吁民众前往高处避难,导致许多居民未及时离开家园。


灾难于周二下午爆发。当日上午,监测显示堰塞湖水位距坝顶不到5公尺,预估上午11时前可能溢流。台湾公路总局随即封闭台9线马太鞍溪桥部分车道,准备全线封闭。下午2时50分左右,堰塞湖坝顶正式溢流,大量洪水与土石迅速向下游移动。

据报导,官员原本预估洪水需120分钟抵达下游市区,且仅影响河边居民,但不到一小时,大水便涌入光复乡市区,造成桥梁断裂、房屋倒塌及大量泥石流冲刷。

光复乡人口约12,000人,一半为原住民及行动不便或卧病在床的长者,灾情尤为惨重。许多目击者向台媒表示,洪水来势汹涌,20分钟内从河边涌向市区,许多人来不及反应。

截至9月25日最新数据,堰塞湖水量已缩减75%,但仍维持红色警戒,下游河道潜在风险犹存。

据报导,大多数罹难者遗体在一楼民宅中被发现,疑因撤离不及遇难。议员杨华美向BBC指出,多位光复乡灾民未收到当日里邻发布的撤离广播。例如,87岁施姓老妇的遗体被家中杂物覆盖,其女儿施女士泪流满面向台媒表示:“希望政府与警方尽快联系我们,协助找回母亲遗体,让她安息。”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55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5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