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驚世駭俗的當代藝術,是藝術家的自娛自樂嗎?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潛能》

自杜尚將一個馬桶“升華”為藝術品的那一刻起,當代藝術愈發變得“出格”,讓人摸不著頭腦。不過,嚴肅的當代藝術絕不僅是藝術家的囈語和故弄玄虛,那些驚世駭俗的作品,實則反映了他們與常人不同的看待世界的眼光——這是藝術家最珍貴的能力。


我們需要的,是一把進入藝術家內心世界的鑰匙,來把握創作的出發點和背景,進而解碼作品背後的藝術理念。

從這個角度來說,《當代藝術的十九副面孔》是一本適宜的讀物。本書作者漢斯·烏爾裡希·奧布裡斯特是活躍於當代藝術界的著名策展人和批評家,自20世紀80年代起,他就開始有意識地采訪接觸到的藝術家,並記錄下來。

本書收錄的是他與19位(組)當代重要藝術家和建築師的對話,其中包括大衛·霍克尼、吉爾伯特和喬治雙人組、格哈德·裡希特、路易絲·布爾喬亞、雷姆·庫哈斯、奧斯卡·尼邁耶、扎哈·哈迪德,等等。

在隨意輕松的談話中,藝術家們闡述了自己創作中面對的個人及社會問題、具體作品的創作思路、未來的創作計劃乃至對年輕藝術家的建議。這些對話延續了30余年,積累了2000小時錄音素材,書中的一些藝術家如今已經離世,使這些對話成為關於當代藝術的珍貴資料。

用奧布裡斯特的話來說,“當代藝術是現實世界的映像,發生在世界上的所有事,都可以在這裡找到影子”,本書收錄的19篇對話,不僅濃縮了當代藝術的19種面貌,同時也折射出了當代社會的19種面向,我們可以透過藝術家們的眼睛,豐富對這個世界的理解。


?

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

「公眾才是完成作品的人」




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

阿布拉莫維奇:我受夠了抱怨的態度。藝術家是最愛抱怨的群體。我們總是抱怨一切,而我覺得抱怨是沒用的。你必須親手處理這些事情。我告誡過很多次。這是藝術家非常重要的一個作用,是對社會的職責。我們的存在是為了服務社會,就像氧氣一樣,帶來新的認知。

我真的很希望切實地考慮公眾。我們總是忘記了公眾,但公眾才是那些完成作品的人。公眾確實非常非常重要。美國偉大的編舞和舞者瑪莎·葛蘭姆曾經說:“舞者所在之地即為聖地。”

我想改用這個說法,我會說:“觀眾觀看藝術作品之地即為聖地。”沒有觀眾,藝術就不存在。藝術是為觀眾創作的,我們創作藝術是為了服務社會,我們在此是為了建造一種橋梁。這是我的表態。藝術家是社會的仆人,他們必須傳播知識,慷慨對待年輕一代的藝術家,幫助他們致力於自身的研究。這非常重要。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34...7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04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