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10習慣讓人狂吞塑化劑 偷走腎功能還致癌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塑化劑被廣泛使用於日常生活用品,長期暴露會對健康造成危害。醫生洪永祥指出,有研究發現台人體內的塑化劑濃度比歐美人高出2至7倍,塑化劑會影響人體內分泌、代謝,甚至與乳癌、子宮內膜癌相關,還會直接傷腎、透過惡化代謝環境間接加速腎病變,日常10種生活習慣都藏有塑化劑陷阱,包括邊滑手機邊吃東西、 常喝熱與酸的外帶手搖飲、常吃外帶油炸食物、坐在塑膠地墊吃東西等。


腎臓科醫生洪永祥在臉書粉專指出,塑化劑是一種添加劑,最常見的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屬於環境荷爾蒙,會經由食入、吸入與皮膚吸收跑到人體裡,長期低劑量、多路徑暴露,對身體的內分泌、代謝、性別發育甚至與乳癌、子宮內膜癌都有影響,近年研究也發現與腎功能下降、蛋白尿等腎臓指標相關。

洪永祥解釋,塑化劑會引發氧化壓力導致發炎、誘導腎小管細胞凋亡,長期暴露會促進間質纖維化,也就是讓腎臓硬化,造成腎功能不可逆的喪失。此外,塑化劑也與肥胖、胰島素阻抗、高血壓等代謝異常有關,而這些狀態本身就是慢性腎臓病的高危險因子。


洪永祥列出日常10個塑化劑陷阱,包括:

1.邊滑手機邊吃東西

材質不良的廉價手機保護貼與保護殼,含有超標的塑化劑、重金屬,加上手機使用時間過長會讓手機溫度上升,加速塑化劑釋出,邊滑手機邊吃東西,手中沾滿的塑化劑會直接吃進肚子。

2.用錯誤容器與保鮮膜來微波加熱

塑膠、美耐皿、金屬邊及保鮮盒等容器不應放入微波爐中;使用保鮮膜接觸到含油與高熱食物也是曝露於塑化劑風險。

3.常喝熱與酸的外帶手搖飲且喝很久

塑膠杯身、封膜與吸管在熱飲或高糖、酸性飲料中,會提高溶出風險。

4.熱湯、外帶食物直接裝入塑膠袋

滾燙液體直接接觸塑膠,變成滿滿塑化劑的一餐。


5.使用冷水塑膠瓶裝熱水或酸性茶飲

高溫、酸度會增加塑化劑釋出,若想裝熱水或茶飲,建議購買好的不銹鋼或耐熱玻璃水瓶,過久的老舊塑膠冷水瓶應汰換。

6.常吃外帶油炸食物

塑化劑是親脂性物質,極易溶於油脂,一次性免洗餐具或外帶包裝,材質品質參差不齊。脂肪含量較高的外帶油炸食物,如炸雞排等,塑化劑含量也相對較高。


7.愛玩紓壓玩具

捏捏球、果凍泥、史萊姆、香味軟膠等,這些玩具的材質常為聚氯乙烯塑膠、聚合物凝膠、香精油等,若未符合安全標准,就可能潛藏環境荷爾蒙或塑化劑,對人體有害。

8.使用香味過濃的乳液、沐浴乳

塑化劑常被用來當作產品的定香劑,常出現在洗面乳、沐浴乳、洗發精、體香劑、洗衣精、保養品等,肝腎衰竭、老人、孕婦與幼童需特別謹慎。

9.咬文具

有些人會習慣咬筆蓋甚至是橡皮擦,對健康也是有危害。

10.常坐塑膠地墊吃東西

塑膠地墊材質往往含塑化劑,在上面飲食,容易染污雙手與食物,造成大量食入塑化劑。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11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