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美國宇航局警報:地球正遭受大規模異常現象的蔓延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在地球大氣層之上,存在著一個無形的守護者——地球磁場。它如同一面巨大的盾牌,偏轉了來自太陽的高能粒子流,保護著地球上的生命和我們脆弱的技術文明。然而,這面盾牌並非完美無瑕。一個被稱為“南大西洋異常區”(South Atlantic Anomaly, SAA)的巨大“凹痕”正在不斷擴大和演變,它源自地球深處的神秘力量,正對我們日益依賴的太空基礎設施構成清晰而現實的威脅。最新的觀測數據顯示,這個磁場弱點不僅在向西北方向漂移,甚至已經開始分裂成兩個獨立的中心,這一前所未有的動態變化,正迫使科學家們重新評估其對未來太空探索的影響。

磁場上的“百慕大三角”:太空時代的隱形威脅


對於在近地軌道運行的航天器來說,南大西洋異常區就如同一個“太空中的百慕大三角”。在這片覆蓋了南美洲和南大西洋大部分區域的上空,地球磁場的強度僅為全球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這種減弱意味著,通常被磁場束縛在高空的范艾倫輻射帶,在此區域會異常地向下凹陷,使其最內緣距離地球表面僅有數百公裡。當衛星或空間站以每小時超過兩萬七千公裡的速度穿過這一區域時,它們便會一頭扎進一片高能質子的“輻射之海”。

這些高能粒子對航天器上的精密電子設備是致命的。它們能夠輕易穿透航天器的外殼,撞擊內部的微芯片,引發所謂的“單粒子翻轉效應”(Single Event Upsets, SEUs)。這種效應就像一個微型“宇宙射線子彈”,可以隨機地將存儲器中的一個二進制位從0翻轉為1,或從1翻轉為0。其後果可輕可重:輕則導致數據損壞、程序運行錯誤或設備短暫重啟,重則可能造成關鍵部件的永久性短路和燒毀。

這種威脅並非理論上的推測,而是航天機構每天都要面對的嚴峻現實。哈勃空間望遠鏡在穿越該區域時,必須暫停科學觀測以保護其敏感的成像設備。國際空間站(ISS)雖然有足夠的屏蔽層來保護宇航員免受直接傷害,但其外部的科學儀器,如全球生態系統動態調查(GEDI)激光雷達,會頻繁遭遇數據丟失和系統重置。為了規避風險,全球的衛星運營商普遍采取了防御性措施,在衛星軌道進入南大西洋異常區之前,主動關閉非關鍵性的科學儀器和系統。這是一種以犧牲寶貴的運行時間與數據為代價的無奈之舉,凸顯了該異常區對整個太空產業構成的持續性挑戰。


溯源地心:非洲地幔下的“巨物”如何扭曲磁場

要理解南大西洋異常區的成因,我們的視線必須穿透地殼和地幔,直抵地表之下近三千公裡的地核。地球磁場源於液態外核中熔融鐵鎳的對流運動,這一過程被稱為“地球發電機”。然而,這個發電機的運轉並非完美對稱。科學家們認為,該異常區的形成,主要歸結於兩大深層因素的共同作用。


首先是地球磁軸的傾斜。地球的磁北極和磁南極並不與地理上的南北極完全重合,而是存在大約10度的傾角。這種固有的不對稱性,導致全球磁場強度的分布本就不均。

但更關鍵、更具決定性的因素,深藏於非洲大陸之下。在地核與地幔的交界處,存在一個被稱為“非洲大型低剪切波速省”(African Large Low Shear Velocity Province, LLSVP)的巨大結構。這是一個規模如大洲、成分和溫度都與周圍地幔截然不同的“巨物”。科學家們推測,這個異常致密的結構就像是液態鐵洪流中的一塊巨大礁石,它嚴重擾亂了其上方外核物質的正常流動。這種扭曲的流動,導致在其正上方的核心區域,形成了一片小范圍的“磁極反轉區”。這個反轉的磁極方向與地球主磁場正好相反,兩者相互抵消,從而在地表上空對應的南大西洋區域,制造出了一個巨大的磁場弱點——我們今天所觀測到的“凹痕”。

一個動態的謎題:漂移、擴張與分裂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01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