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2025年诺贝尔奖揭晓,创新药新风向标来了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每年的诺贝尔奖颁奖季不仅是科学界的盛宴,在科学发现和新兴技术推动产业发展的背景下,诺奖也常常成为资本市场的风向标。

央视新闻客户端,当地时间10月6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科学家玛丽·E·布伦科(Mary E.Brunkow)、弗雷德·拉姆斯德尔(Fred Ramsdell)和坂口志文(Shimon Sakaguchi),表彰他们在外周免疫耐受方面的研究贡献,获奖者将平分1100万瑞典克朗(约合832万元人民币(专题))奖金。


三名获奖者“合力”解码人体免疫系统

诺奖官网公报介绍,人体强大的免疫系统必须得到调节,否则可能会攻击自身器官。三名获奖者在外周免疫耐受方面取得了突破性发现,坂口志文发现了调节性T细胞,它可以有效阻止免疫系统攻击人体自身,布伦科和拉姆斯德尔则找到了与之相关的基因,这些成果加深了科学界对免疫系统如何运作的理解,推动了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方面的研究。

据介绍,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是保护人体免受数千种不同微生物的入侵,微生物有不同的外观,并且许多伪装成与人类细胞相似的形式,免疫系统如何决定它应该攻击什么,和它应该防御什么成为免疫机制的关键。

玛丽·E·布伦科、弗雷德·拉姆斯德尔和坂口志文三位科学家确定了免疫系统的防御机制,即“调节性T细胞”,它可以防止免疫细胞攻击自己的身体。

据官方资料,1995年,坂口志文追根溯源,做出了第一个关键发现。当时,许多研究人员相信,免疫耐受只是由于胸腺中潜在有害的免疫细胞,通过称为中枢耐受的过程被消除而产生的。坂口的研究表明免疫系统更加复杂,并发现了一类以前未知的免疫细胞,可以保护身体免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侵害。


玛丽·E·布伦科、弗雷德·拉姆斯德尔在2001年做出了另一项重要发现,当时他们解释了为什么特定小鼠品系特别容易受到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侵害。他们发现这些小鼠的基因发生了突变,他们将其命名为Foxp3。他们的研究还发现,该基因的人类等效物的突变会导致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IPEX(一种连锁遗传综合症)。

2003年,坂口志文将有关研究发现联系起来,证明Foxp3基因控制着他在1995年鉴定的细胞的发育。这些细胞现在被称为调节性T细胞,其作用是监测其他免疫细胞,并确保人体的免疫系统耐受自己的组织。


三位获奖科学家中,玛丽·E·布伦科,1961年出生,目前任职于美国系统生物学研究所。弗雷德·拉姆斯德尔,1960年出生,目前任职于美国索诺马生物治疗公司。坂口志文,1951年出生,为日本(专题)大阪大学免疫前沿研究中心的教授。

创新药企风向标?

每年的诺贝尔奖颁奖季不仅是科学界的盛宴,在科学发现和新兴技术推动产业发展的背景下,诺奖也常常成为资本市场的风向标。

今年诺奖公报称,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发现开创了外周耐受领域,激发了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医学治疗的发展,也可能有助于器官移植,其中一些治疗方法目前正在进行临床试验。与诺奖发现有关的治疗领域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如1型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解除免疫抑制环境的癌症免疫疗法;以及减少器官移植过程中免疫排斥反应。

据华创证券2025年8月相关研报,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大约150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自免疾病是仅次于肿瘤的第二大市场。自身免疫疾病领域药物市场广阔,已催生多款百亿美元重磅单抗。然而,由于自免疾病通常涉及多条信号通路,单一靶点的干预难以充分控制疾病进程。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并解决现有单抗疗法在耐药性和疗效上的不足,很多跨国药企和国内企业正积极布局自免双抗/多抗的研发,自免治疗正迈向多靶点干预时代,迎来重大产业升级机会。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31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