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清末,为何照片中的风景总是光秃秃的?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柴米油盐酱醋茶,古代在位列生计排行榜上第一位的,始终是柴。


没有柴,饭要吃冷的,水要喝生的,尤其是到冬季,取暖也是熬过冬天最大的难题。

老张我之前专门写过一篇《古代平民怎么过冬?》,其中过冬的主要材料,是茅草。


为什么不是柴呢?因为相比较于易得的茅草,柴反而是更为昂贵和稀缺的取暖材料,当茅草成为主要的取暖材料的时候,恰恰说明柴火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百姓取暖的需求。

木材可以用作燃料、建材、制作生产工具,甚至树皮、树根、树叶还能成为饥民果腹的食物。

所以,古时候,绝大部分的树木,都活不过一年。

得益于晚清照相技术的传入,老张在此搜集了一组清末和现代风景对比图,方便各位更直观地对比。

图片比较多,不喜的朋友可以直接下滑文末分析。


长城




明孝陵,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到永乐十一年建成,根据史料记载,在建造明孝陵的时候,整个陵区共植树十万棵以上。

在整个明朝两百多年里,整个明孝陵都是禁区,守陵卫士达到5700多人,清朝前期仍然派人守护。一直到清末才逐渐开放,因此各路文人纷纷到此游玩,留下大量照片。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38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