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新任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与欧洲"婴儿潮一代"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10月9日,瑞典学院将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匈牙利作家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以表彰其“在末世恐惧中仍能通过震撼人心且具先知般洞察力的作品,重申艺术力量”的杰出成就。


拉斯洛出生于1954年,31岁出版长篇小说《撒旦探戈》,备受文坛赞誉。1986年,短篇小说集《仁慈的关系》问世;1987年,拉斯洛凭借德国文化交流基金会的奖金移居柏林,并在那里获得了国际文学圈的关注。1989年出版长篇小说《反抗的忧郁》。 拉斯洛在国内拥有不少读者,他的代表作《撒旦探戈》等也已经出版。

拉斯洛被称为卡夫卡式的作家,其标志性的长句让读者印象深刻。他的影响力还来自电影,很多文艺片影迷熟悉的电影《撒旦探戈》和《鲸鱼马戏团》,就分别改编自拉斯洛的代表作《撒旦探戈》和《反抗的忧郁》,前者长达7个多小时,2019年曾在上海国际电影节引起轰动。




匈牙利作家拉斯洛(Laszlo Krasznahorkai) 澎湃资料

或许因为专业关系,拉斯洛获得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让我觉得很亲切,毕竟他的写作生活与我呆过的柏林有着深厚的渊源。


2024年10月,时隔5年之后,我再次来到德国柏林洪堡大学“斯拉夫与匈牙利研究院“(Institute of Slavic and Hungarian Studies),开始一年的访学生活,此前2019年一年的柏林生活都在5年之间变得模糊。

在一个欧洲城市前后生活了两年,究竟也应该是有些思念的。给你的错觉是,即便是此时此刻在上海的家中,你打开门,走到楼下,就可以搭乘那部已经有百年历史的轻轨,到弗里德里希大街下车,拐进Dussmann书店。一楼大厅,10月初的凉意里,2019年那里摆放着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彼得·汉德克的书,2024年10月那里摆放着韩江的书。此时,夜里到12点才打烊的书店里,一楼一定摆放着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的书吧。


在初秋的夜里,让柏林的流浪汉、学生、难民再读读拉斯洛的冗长的文字,是多么契合月光下的这座城市,读好书,要裹紧衣服,跑过施普雷河上的铁桥,寂寞的人们会驻足,盯着博物馆岛发呆。这一点上,拉斯洛没有另一个匈牙利作家马洛伊·山多尔讨喜——暗夜的,烛尽的,浪漫的,忧伤的文字比拉斯洛更能疗愈人们的心灵。

着名的洪堡大学的“斯拉夫与匈牙利研究院”被很多人简称为“东欧文化研究所”,这个称呼彻底将匈牙利失去了它的中欧的近亲文化,将之投递给了波兰、捷克、罗马尼亚等国家,他们共同经历了20世纪的欧洲社会主义文化以及“后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他们必须共同写一封给过去的信。

拉斯洛1987年移居柏林,他曾经默默地,唯恐别人发现自己在这个城市里生活,他的周围究竟有着多少来自俄罗斯、波兰、捷克等国家的写作者,或许很难计数,他们彼此熟悉对方的文字,但是并不见面。在得知拉斯洛获奖之后,一位柏林东欧文化研究者说:不幸的是,我没有读过他的书,只是看了那部长达7个小时的电影,但是我想他一定值得这个荣誉;而一位来自柏林的俄罗斯作家说,我是一个不太好的读者,我又开始反复阅读《安娜·卡列尼娜》,而我上次阅读它还是15岁。

拉斯洛与彼得·汉德克一样,都曾经在自己的作品里写到过柏林,很多时候,德国在他们的笔下就意味着“柏林”,而“柏林”却并非仅仅意味着“德国”,欧洲东部的写作者经常在柏林获得他们人生的第一个文学奖项。1990年代,这个城市或许是第一个给予他们“驻地作家”的地方,一直到今天它也是东欧国家如波兰和匈牙利的极右翼青年次文化,民谣音乐家,光头党,足球迷以及大学生,野蛮大陆的集体记忆的展示场域。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10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