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乱套了!中国北方冷到破纪录,南方还是38℃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10月,本该是秋高气爽的时节。然而今年的金秋,中国南北方天气却上演了“冰火两重天”的景象。


10月10日10时,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暴雨蓝色预警,预计今明两天,四川盆地西北部、陕西中部和南部、山西西南部、河北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

与此同时,江南大部、华南北部仍有高温天气。其中,江西、浙江中西部、福建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8℃以上。


昨日,北京南郊观象台日最高气温仅10.6℃,创下74年来同期最低值,北方多地气温冷出常年11月中旬水平。国庆长假期间,长江以南地区却经历了“史上最热中秋”。“你在北方裹着袄,我在南方露着腰”的局面何时才能结束?我们所熟悉的秋天,为何突然“乱套了”?

“该冷不冷,该暖不暖”或更加频繁

“今年10月上旬,北方地区的区域性暴雨过程次数确实较常年同期显著偏多。”国家气候中心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室主任王国复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指出,1991—2020年,30年的10月上旬中,中国共出现过6次区域性暴雨,平均每年0.2次。而今年10月上旬,中国北方就已发生2次区域性暴雨。其中,10月9日,陕西北部、山西、京津冀一带累计平均降水量达到25—100毫米,局部地区甚至超过100毫米。

多位受访专家分析指出,近期北方降水偏多的原因,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持续稳定控制长江及江南地区。更形象地说,副高如同一个巨大的“暖气罩”,被其笼罩的南方地区晴热干旱。副高在南方“赖着不走”,就会形成一个“水汽传送带”,把海上的暖湿水汽源源不断输往北方,这些水汽与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就形成了持续的秋雨。因此,看似截然相反的南北方天气,实际上正是副高这枚“硬币”的两面。




2025年10月9日,北京颐和园内中外游客穿冬装游览。图/视觉中国


中国气象局研究员、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许小峰看来,进入秋季,副高本应向南撤离,但相较常年同期而言,其位置异常偏北,强度异常偏强。王国复认为,副高如此“顽固”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一方面,全球变暖让副高长期增强,影响范围逐渐北扩;另一方面,拉尼娜等现象改变了海水温度,进一步助推了副高的异常。与此同时,北方的冷空气势力偏弱,未能形成有效阻挡,从而为副高的滞留敞开了方便之门。

活跃的台风,也形成一道屏障,牵制了副高向南撤离的脚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魏科向《中国新闻周刊》解释,大气环流系统是一个紧密关联的整体,各个部分相互影响,“今年9月至10月上旬,南海及华南地区异常活跃的台风,如‘桦加沙’‘博罗依’等,直接影响了副高南退的脚步”。

许小峰认为,当前中国南北气候两极分化的格局,虽然出乎公众意料,却在气候科学的“预料之中”。他解释称,全球变暖导致大气的波动性增强,这意味着极端干旱和降水等事件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也会出现波动,“该冷时不冷,该暖时不暖”的现象或将更加频繁。许小峰强调,这一趋势已不仅局限于中国,全球平均气温的持续攀升表明,极端天气已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严峻课题。

中国气象局发布的《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5)》显示,1961年以来,中国极端高温和强降水事件持续增多,2024年中国气候风险指数更是创下历史新高。多名受访专家表示,随着全球变暖持续加剧,副高的异常增强、西伸与北抬趋势,未来或更频繁出现。王国复认为,未来几十年内,高温、暴雨等将更趋频发。具体而言,江南、华南等地可能面临更频繁的高温热浪,北方地区可能迎来更多强降雨过程。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13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