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别整天喊科学没突破了 今年诺奖全是高手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就在刚过去的这个国庆中秋8天长假,远在地球另一边的瑞典斯德哥尔摩,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的委员们,显然没赶上好时候。


他们在我们的十一假期里,陆陆续续投票公布了2025年的诺贝尔奖。

目前,除了诺贝尔和平奖之外,其他奖项都已经全部公布。


不过有意思的是,今年在互联网上关于奖项本身反而没太多声音。

更多的人关注的,都是像今年日本一举拿下诺奖双黄蛋、谷歌又赢麻了之类的新闻。

因为这是小日子过得还不错的邻居,在25年里拿下的第22个诺奖,而就在世纪初,日本曾提出50年内拿30个诺奖的计划,现在看起来距离目标完成似乎只是提前多少年的问题。

而另一边的谷歌,在短短两年内,已经有5名科学家拿下了3个诺贝尔奖,人类历史上,超过这个数字的企业似乎只有宗门老祖贝尔实验室和IBM了。。。



又被劈柴哥装到了




所以大家就七嘴八舌聊着他俩。

其实,这些外界的言语讨论,本质上和诺奖并没有关系,而且大部分诺奖更多反映的是,过去技术突破的积累,并不一定就是当下科技实力、科研能力的真实体现。


所以,江江觉得吧,与其把口水仗流在这些风言风语上,还不如听咱给大家唠唠到底这些诺奖本身有啥故事。

咱们先看生理学或医学奖,美国科学家玛丽·布伦科、弗雷德·拉姆斯德尔和日本科学家坂口志文刚一举拿下,而他们获奖的原因,是在外周免疫耐受机制方面的开创性发现。



大家一听什么免疫啦什么的,是不是会有种死去的“生物课”记忆在攻击我。

没错,如今哪怕走进一间初中课堂,孩子们都能告诉你,人体保护自己、抵抗外界病毒、细菌的入侵,靠的是自身免疫系统。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27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3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