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在中國,教育成了家庭支出的無底洞,甚至阻礙了生育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教育,原本應該是通往知識與成長的橋梁,可如今,在中國教育卻成了家庭支出的無底洞,甚至成了阻礙生育的“隱形殺手”。


文章表示,在中國,父母們大多都背著一只沉甸甸的“教育背包”,無論是家境貧寒還是中產殷實,父母們都被裹挾進了孩子們的學業競賽。

在山西大同,一所私立學校的一群七歲的孩童身穿“帝王服”,額頭上點著朱砂,在孔廟前舉行“開筆禮”,場面非常莊重。可這份“儀式感”的背後,是家長每年4200歐元的學費支出。其中一個孩童的父母是月薪大約900歐元的煤礦雙職工家庭,對他們來說,每年4200歐元的學費,已是相當可觀的投入。這名孩童的母親說:“公立學校一個班六十人,老師管不過來,私立學校人少、管得細,還能幫忙托管到晚上七點。”她的語氣中既有驕傲,也有一絲無奈——畢竟,孩子的未來得靠“燒錢”來鋪路。


文章援引北京育娃研究院2024年數據寫道,中國家庭養育一個孩子到18歲平均花費6.45萬歐元,是人均GDP的六倍多。如果算上課外班、藝術培訓、搬遷學區房,數字則更令人咋舌。家長們一邊抱怨成本太高,一邊咬牙投入,因為“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早已成了全民信條。

文章還描寫了非常典型的北京陳露茜夫婦的情況。這對夫婦兩人都是環保部的公務員。他們為了讓孩子進入名校,離開了自己的房子搬到了海澱區的學區房,每月的房租是1440歐元,比他們出租自己房子的租金收入高出一倍。陳露茜苦笑著說:“我們是獨生子女那一代,被教導要爭第一,如今也把這套精神傳給孩子。”為了上清華附中、北大附中,她的孩子們周末不是補習數學,就是上英語小課。英語老師每小時收費120歐元,堪比國際顧問的價格!

除了課外班,興趣班也成了“燒錢競技場”。芭蕾、鋼琴、游泳、乒乓,一個都不能少。陳露茜家兩個孩子每個孩子的年花費都超過1.4萬歐元,光是女兒芭蕾比賽的服裝就要3000元!商場也都順勢而為——在北京朝陽門的U-Town購物中心,整層樓被改造成“潛能開發基地”,廣告詞是“釋放冰山下的天賦”!


年輕人望“娃”卻步

教育支出高企,讓年輕人望“娃”卻步。根據育娃研究院的報告,教育成本已成為中國生育率驟降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國女性的生育意願已跌至全球最低的行列,2024年的婦女生育率只有1.01。專家表示:“想讓年輕人生孩子,得先讓他們敢生。”然而,當職場女性發現,生育意味著職場“升職的夢碎”,而養貓養狗既可陪伴又無後顧之憂後,許多人幹脆用養寵物來代替養娃了。


為應對人口下滑,中國政府正使出渾身解數。各地紛紛發放生育補貼:內蒙古呼和浩特最慷慨,第一胎獎勵1200歐元,二胎每年補貼1200歐元連續五年,三胎則是在十年內每年1200歐元!中央政府也宣布,自2025年起,每個新生兒每年可取432歐元,持續三年,且不論貧富,人人有份。此外,產假天數延長,幼兒園學費逐步減免,計劃2025年起公立幼兒園大班全面免費。

但是,看似暖心的政策卻難抵家長們的現實計算:補貼能頂幾節英語課?

於是,在鋼琴聲、題海戰和房貸壓力交織的日子裡,中國父母繼續奔跑在教育的跑道上。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10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