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AI競賽核心人物不是黃仁勳 是他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超微(AMD)在十月初宣布與ChatGPT母公司Open AI達成重磅合作,將簽訂多年期協議供應人工智慧芯片,每年可望帶來數百億美元營收。超微也向OpenAI發行了“認股權證”,允許其購買最多1.6億股的超微普通股,約占公司總股本的10%。


這筆交易是近期一連串投資承諾中的最新一項,凸顯了OpenAI以及整個人工智慧產業對運算能力的極大需求,因為各家公司正競相開發能與人類智慧相媲美、甚至超越人類的AI技術。

超微執行副總裁Forrest Norrod在接受《路透》訪問時表示“我們認為這項交易不僅對超微具有變革性意義,同時也將改變整個產業的發展格局。”


《路透》報道,這項協議使這家位於人工智慧熱潮核心的新創公司與超微緊密連結。超微是輝達(NVIDIA)的主要競爭對手之一,而輝達最近也同意對OpenAI進行大規模投資。分析師表示,這次合作是對超微的AI芯片與軟體的重大信任投票,但短期內不太可能動搖輝達的主導地位,因為輝達目前仍能銷售出它所生產的每一顆AI芯片。

該合作協議涵蓋從2026年下半年開始的幾年內部署數十萬個超微的AI芯片或圖形處理單元(GPU),相當於6千兆瓦。超微表示,OpenAI將從明年開始基於其即將推出的MI450系列芯片建設一座1千兆瓦的設施,並將於屆時開始確認收入。超微高層預計,這筆交易每年將帶來數百億美元的淨收入。他們表示,由於該協議的連鎖反應,AMD預計4年內將從OpenAI和其他客戶那裡獲得超過1000億美元的新營收。

另外,OpenAI近幾周在與輝達、甲骨文與超微達成重大協議後,10月13日再宣布將與“博通”合作,共同打造與部署10吉瓦客制化AI加速器,作為整體產業擴大AI基礎建設更廣泛的努力之一。

奧特曼成全球AI風潮的核心人物

OpenAI近年積極擴大算力投資版圖,繼與甲骨文(Oracle)簽署總額達5000億美元的“星際之門”合作計劃後,又與輝達攜手推動規模高達10GW、投資金額超過1000億美元的算力建設,如今,OpenAI再度與超微合作。




這場合作,攪動的不僅是芯片公司,還包括AI巨頭、系統供應商甚至資本市場。牽動這一切的,是OpenAI的執行長奧特曼(Sam Altman),他已經成為全球AI風潮的核心人物。從ChatGPT到生成式AI的各種應用,奧特曼領導的OpenAI幾乎參與了每一個重大技術突破,而這次與超微的合作,更像是他棋局中的一個重要步伐。


為什麼OpenAI要選擇超微?過去幾年,OpenAI一直依賴輝達提供算力支持,確保模型能夠順利訓練和運行。然而,隨著生成式AI熱潮爆發,單靠輝達的供應可能面臨瓶頸,價格上漲也成為隱憂。這次與超微合作,不僅讓OpenAI多了一個穩定的供應來源,也降低了市場和政策風險。

對超微來說,這是一次重大的“市場背書”。長期以來,輝達在AI市場占據主導地位,而超微雖然在資料中心和高效能運算領域逐步擴展,但尚未形成絕對優勢。與OpenAI合作,意味著超微可以確保大規模訂單,也向市場證明自己在AI芯片競爭中不可小覷。

這一切的背後,既有市場算力的需求,也有策略布局的考量。OpenAI希望在AI產業鏈中保持主導地位,而超微則希望借此打破輝達的壟斷,雙方的利益在這次合作中高度綁定。

購買芯片綁定認股權

OpenAI與超微的合作,遠不只是單純購買芯片。消息一出,市場最先關注的,是雙方如何綁定利益。OpenAI承諾在未來數年內,購買大量超微新款GPU芯片,首批芯片預計在2026年下半年上線,而整個采購規模將是前所未有的巨額訂單。對超微來說,這意味著穩定的收入和市場地位的提升;對OpenAI而言,則確保了模型訓練所需的算力。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38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4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