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杨振宁: 我所知道的杨振宁李政道之怨与杨振宁翁帆之恋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杨振宁教授逝世的消息在海内外引起广泛关注和悼念。


这位1922年生于安徽合肥的探索者,用跨越一个世纪的漫长岁月,在探索世界的奥秘中留下了深刻的足迹。1956年,他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并于次年共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人。这一突破,也为后来的物理研究者点亮了方向。

在辉煌的科学成就之外,杨振宁也是一个真实而温暖的人。2017年,已至耄耋之年的他选择放弃美国国籍,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身份。从合肥到西南联大,从芝加哥到石溪,最终回到清华园——他的人生轨迹,正是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追寻科学与理想的缩影。


他曾说,自己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是“帮助了中国人克服了自己不如人的心理”。在民族饱经忧患的年代,国人常怀自卑,而杨振宁却以一座诺贝尔奖向世界证明:中国人凭借不懈的努力,同样能够攀登科学的高峰。

今天我们转载三联书店前总编辑李昕的多年前的文章,作为悼念。本文原题《我所认识的杨振宁先生》,原载香港《橙新闻》。

我和杨振宁先生算是有一点缘分,说出来,虽不免高攀之嫌,却也的确都是事实。

首先,他和我都是清华园的子弟,父辈都在清华任教,尽管他父亲是更老的教授,比我父亲年长十八岁;其次,我们的家都曾在清华西院,他住过11号,我住过35号,一模一样的房子,相邻不过百米,只是我家入住时,他家早已搬走多时;其三,我与他上过同一所小学,算是校友,尽管杨先生上学时学校名为成志学校,等到我上学时,校名已改为清华附小,但举行校庆活动时,杨先生和我是都会去参加的;第四,我发现我和他是同一天生日,而且他整整比我大三十岁。


当然,真正与杨先生交往,还是得从我为他编书说起。



01


大约七八年前,有一次,杨振宁先生来电话约我们去清华高等研究院,他和我们商量,说台湾记者江才健写了一本关于他的传记,题为《规范与对称之美》,这本书在台湾出版过,他说很希望这本书有大陆版本,问三联能不能出?我们表示,看看书再做决定。

我们几位编辑都看了一下,发现此书虽然是杨振宁的完整传记,但全书的重点,显然是放在“杨李之争”上面,也就是说,全书涉及杨振宁先生和李政道先生在谁先发现宇称不守恒理论方面的争论用笔非常多。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上一页1234...9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58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