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古代打仗动不动几十万大军 他们怎么上厕所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古代战争中,动辄十万、二十万大军出征,但在杀伐与谋略之外,有一个被忽视却极关键的问题:大军如何上厕所? 这个看似琐碎的环节,其实蕴藏著深厚的军事智慧与卫生学观念。从战国墨子到明代戚继光,古人对“军中如厕”都有明确规范,甚至将其纳入战术思考的一部分,可见古人对此问题之重视。


大军如厕:从墨子开始的军规制度化

古代大军如厕绝非临时之举,而是有章可循。战国时期的墨子在《墨子》中明确指出:“五十步一井屏,周垣之,高八尺。”


所谓“井屏”,指的是简易厕所。墨子要求每五十步设一个公厕,并以高墙围起,坑深达八尺(约165公分),以防气味扩散。这样的设计,不仅兼顾卫生,也利于军纪管理。

墨子以严谨著称,“墨守成规”一词便源自于他。这套“规矩”其实正体现了墨子的军事理性:稳定与秩序,是大军运作的根基。

诸葛亮到李靖:从规整布局到后勤细节

到了三国时期,诸葛亮在《三国志》中被记载“所至营垒、井灶、圊溷、藩篱、障塞皆应绳墨”,其中“圊溷”即为厕所。他强调的是营地布局的秩序性,包括厕所,都必须按绳墨规划,不容随意。

唐代名将李靖在《卫公兵法》中更细化制度:“诸兵士每下营谏,先会两队共掘一厕。”军队刚扎营时,首要任务竟不是休息,而是先挖厕所,可见“如厕工程”在军营中的重要地位。

小规模行军的“便宜之策”

当然,古代战争并非每次都是数万大军行动,像李广率兵突袭匈奴这类小规模行军,《史记》记载:“人人自便。”

这句话虽简单,却透露出小部队在野外作战的灵活性。突击行军讲求速度与隐蔽, 若花时间挖坑、立墙,反倒会暴露行踪,因此“随地解决”成为最佳选择。


明代戚继光:如厕也有“军纪”

进入明代后,戚继光在《练兵实纪》中将如厕纳入严格管理:“遇久住则打扫,夜间不许容一人出营解手。”他甚至设立“腰牌制度”,白天如厕必须由营门将发放腰牌,离营后再归还。如此繁琐的程序,是为防止敌军间谍趁夜混入营地,一举击溃防线。

这样的制度,也显示出古代军营的高纪律与安全意识。如厕,不只是生理行为,更是防谍战的一环。

大军如厕背后的科学与战略


表面上,挖厕所只是生活需求;实际上,它关乎整支军队的存亡。古代战争人多密集,若粪便处理不当,极易爆发瘟疫。墨子强调的“五十步一厕”距离设计,其实就是早期的防疫思想。

此外,厕所位置必须远离粮草与水源,以免污染饮食。一旦设于河畔,必定在下游,确保上游饮水安全。这样的布局,放在现代仍合乎环保与公共卫生原则。

更令人惊讶的是,厕所还具“军事伪装”作用。敌军可藉厕所坑数推测军队规模,因此古人会挖坑后填埋、立墙遮掩,混淆敌方侦察。

从粪水到武器:金汁的可怕用途

古人甚至能将粪便转化为武器。《天工开物》记载了所谓的“金汁”:以粪水加砒霜、硇砂等剧毒提炼而成。战时,士兵会将“金汁”涂于箭矢之上,敌人即使未被当场射死,也会因感染或中毒而亡。守城战中,更会将滚烫的“金汁”泼向攻城者,既灼伤又致命感染,堪称古代最残酷的生化武器之一。

小结:一场从厕所开始的战争智慧

从墨子、诸葛亮到戚继光,从规划坑位到毒化粪水,古代大军的如厕制度,折射出一个深层真理:真正的军事强国,不仅在战场上制敌,更能在细节中见智慧。看似“上厕所”这般小事,其实牵动著卫生、防疫、保密、反谍乃至攻防策略,正如古人所说:“治军如治国,细节定成败。”而这些看似琐碎的军事制度,正是华夏数千年能屹立于战乱中的关键智慧。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07 秒 and 7 DB Queries in 0.001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