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中国股市: 这波A股上涨:虚假繁荣与真实危机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这波A股上涨:虚假繁荣与真实危机


一、虚假繁荣的幕布

过去一年,中国股市似乎终于“回春”。


各大指数齐扬,融资余额飙破2.4万亿元,甚至超过2015年那场史诗级泡沫的顶点。媒体欢呼:“信心回来了!”政策解读也铺天盖地:央行降息、准备金率下调、国企回购、券商加杠杆——看似一场全民救市的盛宴。

然而,《经济学人》一句冷评道破天机:“这是一场纸上富贵。”涨的是指数,不是信心;热的是筹码,不是产业。

中国的资本市场正在用虚拟繁荣掩盖真实危机——银行坏账、地方债雪崩、房地产二次崩塌。

二、银行:被掏空的提款机

几年前,河南、辽宁等地陆续爆出储户存款“消失”事件,引发社会震荡。官方此后清查并“整并”290家高风险银行与信用社,看似稳定金融秩序,实则延缓爆雷。

地方政府早已将银行当作提款机:

财政吃紧,就发债;银行买单。

地产救市,就设专项贷款;银行配合。

如今甚至要求银行承购地方债,用于地方购房、做“保障性住房”。

问题是:银行的钱从哪来?

不是市场利润,而是央行再贷款与隐性负债。所谓“保障性住房”计划,三千两百万套房背后,是金融系统被政策拖入泥潭的现实。在经济下行的年代,银行利差日益收窄,不良资产不断堆积。这,与其说是救市,不如说是集体飞蛾扑火。

三、股市:以假数字换真风险

自2024年秋起,“拉指数工程”全面启动。

监管要求上市公司回购自家股票;国资委旗下企业被动入场护盘;央行释放流动性制造“信心效应”。

结果,融资买股余额暴增,杠杆率再度飙升。散户“借钱炒股”的热情再现江湖。

但回看数据,泡沫的本质未变:


企业融资能力不升反降,全年仅筹得约700亿元股市资金,不到需求的1%。

公司用自有资金回购股票,表面提振股价,实质透支未来成长。

金融业名义增长4%,佣金收入却因内卷下滑80%。

资本市场成了自嗨的舞台,虚涨的数字掩盖了实业的衰竭。

四、房地产:从债务重整到债务绝望

“保交楼”“保融资”“保稳定”三保政策轮番上阵,但房市未暖。


如今进入“第二轮债务重整”——也就是债务的重生阶段。

过去展延利息,如今只能削减本金九成。

碧桂园等龙头企业被迫以“打折求生”,债权人拿回不到一成。

当房地产资产化为废墟,有人寄望“资产代币化”(RWA)——

把烂尾楼变成区块链代币卖给投资者,幻想Web3能拯救旧经济。

但房地产的本质是信任与现金流,不是代币与区块链。

很显然,金融游戏不能拯救内在危机!

五、失去增长的国度

朱镕基时代,中国用高速增长化解“三角债”;但今天,增长神话已终结。

当GDP的5%被怀疑造假,当地方债、城投债、房地产债叠加成“多米诺地狱”,再无“双位数增长”可稀释坏账。

IMF预测,2028年中国增长率将跌至3.5%,低到无法吸纳新增劳动力,也无法支撑社会稳定。而这一切的根源,正是体制对市场、政府对银行、政策对资本的持续干预——以短期“数据胜利”换取长期“体制崩坏”。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65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