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中美博弈: 中美博弈:從稀土大戰看"有效知識"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從稀土大戰看經濟學的“有效知識”——兼論“文明性增長”與中美博弈之關鍵


趙 曉

一、稀土大戰:技術背後的文明賽局


中美博弈中,“稀土之爭”被認為是中方的“資源核武”。

然而,近期傳出消息,在圍繞中國與稀土的喧囂背後,美國正在悄然創新。

它沒有沿用中國幾十年來反復優化的化學提煉路線,而是轉向一種全新的膜分離技術——能直接跳過長達20年的化學工藝積累。

如果這項技術被廣泛應用,中方的“護城河”,可能會在一夜之間消失。

我核查了這條令人震驚的消息。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研究團隊確實宣布:

他們研發出一種基於人工膜通道(artificial membrane channels)的稀土分離新技術。

這種技術模仿生物細胞的離子通道,只讓特定稀土離子通過,在實驗中對銪(Eu³⁺)、鋱(Tb³⁺)等中稀土的選擇性高達傳統化學萃取的三十倍以上。

這不僅是實驗室的突破,更是重大戰略信號。

雖然該研究尚處實驗室階段,距離“跳過中國幾十年化學工藝積累、徹底削弱中國稀土體系”仍有現實距離,但在被中國“卡脖子”的稀土產業上,美國沒有選擇在同一條化學路線加速追趕,而是另辟認知維度,換了問題的解法——這無疑發人深省、令人震撼!



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突破:仿生膜通道技術

它反映出中美競爭的一個核心差異:

中國擅長工藝創新,美國擅長重組知識。

稀土之戰,既是資源之爭,更是知識體系之爭。

而這場較量的最終勝負,或將一定程度上決定“文明性增長”的方向。


二、“有效知識”:文明增長的真正引擎

中美PK,最終是經濟PK、增長 PK。

經濟增長靠什麼?

資本投入?——短期有效,但長期會因邊際效率遞減而歸零;

技術進步?——技術其實是創新的結果,而非起點;

制度創新?——制度當然重要,甚至決定了創新的邊界與方向,但制度並非憑空產生,“唯制度論”並不可取。


制度的背後,是文化;

文化的背後,是理念;

理念的背後,是知識——尤其是一種能驅動文明自我演化的知識。

這就是202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莫基爾的重大貢獻:

最終決定長期經濟增長的“有效知識”。

經濟增長長盛不衰,靠的不是資本型或制度型增長,而是“文明性增長”——以“有效知識”為核心驅動力的“知識經濟”。

喬爾·莫基爾(Joel Mokyr)在《增長的文化》(A Culture of Growth)中指出:

“人類的持續繁榮,取決於‘有效知識’(useful knowledge)的積累與擴散。”

所謂“有效知識”,不是“知道得多”,而是“知道得有用”;不是重復,而是躍遷;不是積累,而是突破。

無效的知識,只能堆在圖書館;有效的知識,能被制度激活、被市場應用、被文明吸收。

從這個意義上說: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58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