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短劇行業有多賺錢?評論爆料短劇真相,原來都是靠這樣賺錢的!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奶團太後三歲半》這部AI真人短劇,播放量悄悄突破了2億,不少觀眾留言說,除了口型有點別扭,這劇幾乎能替代不少電視劇。


沒人能想到,曾經靠“土尬”劇情吸金的短劇行業,會被AI攪出這麼大動靜,傳統短劇的從業者,怕是最有體會。




演員王浩翔在這個行業摸爬滾打了3年,演過《離婚後,被三個哥哥寵上天》等多部熱門短劇,他的經歷很有代表性,剛入行時,10次面試能拿到一個角色就算幸運。

為了維持北漂生活,他白天跑劇組拍攝,一天最多要拍二十幾個小時,困了就躺在地上眯一會;晚上還要兼職做服裝模特、搞娛樂直播。

收入不穩定的他,每次酬勞到賬都會存進京東小金庫,靠穩定收益規劃開支。



更關鍵的是成本,2023年一部短劇成本還只要二三十萬,到了2024年上半年就漲到七八十萬,有些大制作甚至要兩三百萬,AI真人短劇的出現,正好戳中了這些痛點。


夫子AI團隊的案例很有說服力,3個人花10天時間,只花了5594元就做完了十集短劇。

整個流程都由AI主導,片名、大綱、分鏡都由AI生成,畫面先通過軟件生成圖片再轉成視頻,最後讓AI對口型、配音頻。


《白狐》這部AI短劇更厲害,把傳統需要3個月的制作周期壓縮到兩周,成本從每分鍾數萬元降到了整體約萬元。



本來想重點講技術多厲害,但後來發現,真正讓行業關注的是這種“去劇組化”的模式導演、演員這些傳統標配,在AI面前被徹底替代了。

2024年國慶期間Sora2的更新更關鍵,它能自動添加音頻和對話,解決了音畫不同步的老問題,讓AI短劇的量產成為可能,AI真人短劇的題材選擇,也走出了一條不一樣的路。

AI漫劇大多靠特效拍末日、重生這類男頻題材,但AI真人短劇基本是女頻主導,《奶團太後三歲半》《奶團太後宮心計》都是如此,連末日題材的主角都換成了女性。
1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3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58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5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