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什么信号?中国又一超级工程横空出世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又一超级工程,启动建设了。


11月7日,引大济岷工程建设动员大会在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召开。

这项投资超575亿元的水利工程,是四川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线路最长的引水工程。


所谓“引大济岷”,就是将大渡河的水引入成都平原。这项引水工程完工后,大渡河将实现与岷江“握手”形成双水源,以解决成都平原缺水问题。

四川被誉为“千河之省”,水资源总量非常丰富,但时空分布严重不均,呈“西丰东缺”之势。

数据显示,成都平原经济区贡献全省80%的经济总量,水资源量却仅占全省20%,长期依赖岷江单一水源。成都人均水资源量仅约600立方米,预测到2035年缺水12亿~16.7亿立方米。

岷江是都江堰灌区的主要水源,如今已不堪重负。

岷江上游约70%的来水被引入都江堰灌区利用,而国际公认的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警戒线是40%。并且,对于成都这样总人口超2000万人的超大城市而言,过于单一的水源供给模式也充满了风险隐患。2013年7月,岷江上游泥石流频发,成都市双流区供水人口超百万的岷江水厂被迫多次减产、停产。

近年来,由于用水需求从传统农业用水向农业用水、城乡供水、工业需水、生态保水等多种需求转变,成都平原发展用水缺口日益增大。仅依靠现有供水工程和水资源条件,难以支撑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在此背景下,岷江亟须其他流域的“增援”。

“引大济岷”工程建成后,成都平原将形成以岷江为主、大渡河补充的双水源双通道供水格局,生活工业供水保证率从90%提升至97%,农业灌溉保证率达80%。

在这一超级工程正式启动之时,前三季度经济十强城市的数据全部出炉,成都以5.8%的增速位居十强城市第一。

成都经济总量占据四川全省超过1/3的经济体量,堪称中国第一强省会。


四川的地理格局,决定了其要在强省会道路上继续狂奔。

前不久,四川省发布了《关于支持成都做优做强极核功能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四川日报还同步发出文章——《四川需要更大更强的成都》。

成都给自己定了一个KPI:到“十五五”期末,经济总量超过3.2万亿。这意味着从2025年到2030年的6年时间里,成都的GDP需要平均每年增加1400亿以上。




成都的经济很强,但工业并不强。

2024年中国规上工业营业收入城市排行中,成都以1.8万亿元总额排在全国第12位,而经济总量在成都之后的宁波、佛山等城市,其规上工业营业收入已突破2万亿元。

成都也在疯狂补短板。今年上半年已有的重点产业链中,成都把一半以上的席位给了制造业。截至今年上半年,成都工业投资已连续12个月保持40%以上快速增长。

四川的强省会战略与成都补工业短板的需要,导致了成都平原经济区用水之“渴”。

成都市“十四五”水务发展规划曾专门提及,对标城市发展能级,水资源保障能力亟待强化。

毕竟,能够提供给四川发展的,就是四川盆地,也即成都平原这一带。

水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决定着经济社会发展空间。

引大济岷可称得上是当代治水工程的壮举,打破了水资源刚性约束,给成都带来了城市能级、产业能级跃升的重要契机。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14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