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98%進口中國:"一旦中斷 重整軍備便無從談起"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面對俄羅斯日益強硬的軍事姿態,以及美國在全球安全事務上愈發明顯的孤立傾向,歐洲各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整軍備。然而,《紐約時報》示警,這場重建行動卻面臨1個看似遙遠卻極為致命的障礙,那就是中國對關鍵礦產的控制。


紐約時報》布魯塞爾分社社長、美國經濟記者斯米亞萊克(Jeanna Smialek)7日以“中國稀土壟斷如何影響歐洲國家軍備建設”(How China’s Rare Earth Chokehold Could Strangle Europe’s Military Buildup)為標題撰文指出,中國在全球稀土金屬與磁體市場占據壟斷性地位。這些材料是制造導彈、戰斗機、無人機及各類軍事設備不可或缺的核心原料。

北京過去數年多次將此優勢作為地緣政治與貿易談判的杠杆,在與華盛頓與布魯塞爾的關稅爭端中,時而收緊、時而松綁稀土出口限制,讓歐洲的戰略規劃始終處於不確定之中。


在這樣的局勢下,歐洲聯盟開始尋求自救之道。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已呼吁成員國在關鍵礦產供應上“爭取自主獨立”,歐盟貿易官員則與中方展開緊急協商,希望確保稀土供應不中斷。

根據外交消息人士透露,中國似乎願意就所謂“通用許可證”進行談判,借此簡化對歐洲的出口程序。但這一構想能否真正落實,甚至能維持多久,仍是未知數。歐盟同時啟動替代供應方案,以免再度陷入被動。

歐盟委員會發言人吉爾(Olof Gill)表示,當前談判的首要目標,是為歐洲工業界“提供更多確定性”,但他也坦言“相關溝通仍在進行中”。

歐洲各國領導人逐漸意識到,他們的軍備擴張在很大程度上仰賴與中國這段搖擺不定的經貿關系。歐盟安全研究所研究員蒂爾(Joris Teer)則直言:“一切都取決於此。若關鍵礦產供應中斷,重整軍備便無從談起。”




今年4月,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宣布對中國加征新一輪關稅,北京旋即以管制7種稀土元素及磁體出口回應。10月,中國更進一步威脅擴大管制清單,直到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上周峰會中達成共識,將這項升級措施延後1年。

然而,4月生效的出口管制至今仍對歐洲適用。盡管歐盟多次宣示供應多元化的決心,北京的政策仍讓布魯塞爾陷入兩難。


目前歐盟約98%的關鍵稀土進口依賴中國,比美國的80%更高。盡管稀土在世界多地都有儲量,但其開采與提煉技術門檻極高,短期內難以復制中國的規模與效率。

歐盟去年通過的《關鍵原材料法案》(Critical Raw Material Act,CRMA)於2024年生效,旨在打造本土稀土產業鏈,但專家普遍認為這只是長期策略。顧問公司“SFA牛津”的分析報告預測,若考慮礦山開發、精煉廠建設、制造擴張及融入北約供應鏈等環節,要實現對中國的“完全替代”至少需8至12年。

然而,歐洲國防工業沒有如此寬裕的時間。面對安全環境惡化,歐盟各國正爭相提高國防開支,目標是在2030年前全面強化軍事能力。為此,歐盟已放寬預算規范,並啟動1項總額達1500億歐元的貸款計畫,以支撐軍事投資

但正如負責能源事務的歐盟貿易專員、歐盟執委會副主席塞夫喬維奇(Maroš Šefčovič)所言,在中國出口許可制度下,歐洲買家取得稀土供應一直困難重重。

事實上,歐盟貿易主管部門統計顯示,自中國要求出口許可證以來,歐洲企業提交的約2000份申請中,僅有一半獲得“妥善處理”。即使北京暫時撤回加強管制的威脅,這種政策威懾本身已讓歐洲深感脆弱。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32 秒 and 7 DB Queries in 0.001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