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温哥华资讯

Realty

Education

Finance

Immigrants

Yellow Page

Travel

美国AI新规为何令黄仁勋坐立不安,喊出中国要赢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2025年秋季,全球人工智能竞赛进入白热化阶段。年初,中国DeepSeek实验室推出一款高效大型语言模型,以远低于同行的成本与媲美顶尖系统的性能震动硅谷,也引发了美国政界对技术主导权可能流失的广泛警觉。


在这一敏感时刻,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于11月在《金融时报》AI未来峰会的一场边会上,罕见地发出尖锐警告:“中国将赢得AI竞赛。”

黄仁勋这一表态有着重要的背景。他其实是对美国本土监管生态,尤其是各州层出不穷的AI新规表达深度忧虑。这些旨在为AI装上“安全阀”的法规,在黄仁勋看来,正演变为拖累美国创新步伐的沉重枷锁。


美国AI监管的演进路径,呈现为一场从联邦“顶层设计”向州级“基层自治”的权力下放实验。

拜登政府后期,联邦层面已通过《国家AI倡议法案》(2023年)和对华芯片出口管制(2024年扩展版)筑起国家安全防线,但国会两党分歧使全面联邦立法(如《美国AI法案》提案)屡陷僵局。

取而代之的是各州掀起的“填空式”立法浪潮:据国家州议会会议(NCSL)2025年中期报告,全美50个州及领地共提出逾260项AI相关法案,其中22项已签署成法,约50项预计在年底前进入最终审议。

这一轮立法热潮的导火索,正是DeepSeek模型的横空出世——该模型仅凭本土资源便实现与OpenAI GPT-5相当的推理能力,暴露出美国AI企业在算力密集型训练上的成本短板。

州议员们以此为由推动本地化监管,旨在防范算法偏见、数据泄露与环境冲击,但其实际效果,正如黄仁勋所批评的,是形成了“50套新规”——一个由多头、异质规则交织而成的合规迷宫。

企业若想实现全国无缝运营,就必须逐州制定合规策略,这不仅加剧行政与法务负担,也削弱了美国在全球AI治理标准(如国际电联AI框架)中的话语权。


州级法规的多样与严苛

美国州级AI新规的多样性与执行力度,是黄仁勋焦虑的首要来源。

以加州(专题)为代表的西海岸立法,作为硅谷的“母法”蓝本,于2025年9月29日由州长纽森签署《前沿人工智能透明法案》(SB 53),标志着美国AI监管进入“加州时刻”。


这份法案规定,开发训练算力超10^26 FLOPs或成本超1亿美元的“覆盖模型”的企业,须在公开发布前提交多层透明报告。具体而言,要求披露训练数据来源分布(含第三方数据许可)、算法架构的非机密概述,以及潜在风险矩阵(如幻觉生成或安全对齐失败);企业需建立持续披露机制,每年向加州AI安全局汇报模型更新情况。

罚则非常严厉。违规最高罚款可达全球年收入的1%,屡犯者或面临产品召回乃至州内禁售。更具操作挑战的是“独立验证”条款:企业须聘请州认证的第三方审计机构(如经NIST标准培训的咨询公司)审查核心代码,常导致额外200-500万美元支出与3-6个月的延迟。对英伟达而言,这直接冲击其Blackwell系列GPU生态——下游AI开发者若因审计延误推迟训练计划,芯片出货量将应声下滑,黄仁勋的季度营收目标岌岌可危。

加州的示范效应迅速向东蔓延。纽约(专题)州通过《人工智能消费者保护法案》(A. 10389,2025年6月通过),要求对招聘、信贷评分、医疗诊断与执法预测等高风险AI进行歧视风险评估,并向州检察长提交报告。

作为全球金融枢纽,纽约此举直击量化交易与银行风控AI的核心,预计将使华尔街机构年合规支出增加15%-25%。黄仁勋在访谈中暗指的“犬儒主义”,正源于此类条文对创新的“前置审查”:原本可通过快速A/B测试迭代的AI原型,如今需经历层层伦理审批,开发周期从数周拉长至半年,在瞬息万变的AI竞争中无异于主动弃权。

中西部州的立法更侧重社会与就业影响。科罗拉多州《人工智能法案》(SB 24-205)于2024年5月签署,经2025年修订案(HB 25-1012)延期至2026年7月生效,其框架被视为“开发者责任模式”的典范。

法案核心第101节将“高风险自动化决策系统”定义为影响“公民基本权利”的AI工具,如自动简历筛选或福利分配算法;第201款要求提供详尽的“技术文档包”,涵盖模型训练参数、数据预处理流程、偏见检测与缓解策略;第301款则针对使用方,规定须在72小时内通知受不利决策影响的个人,并提供人工复核渠道。第401款的“能源与环境附录”(2025年新增)进一步引入可持续性要求,高风险AI系统须附碳足迹估算与能源来源声明。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Prev Page12Next Page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334 Seconds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