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建議收藏,三招教你拆穿AI圖片套路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如今,AI技術讓圖像生成變得前所未有的容易。只需輸入幾個提示詞,就能生成看似真實的照片,甚至連專業攝影師都可能一時分辨不出。但別擔心,人類其實有天然的“破案”本能,只要掌握一些技巧,就能提高判斷力,下面我們就來教你三招!


搶先說明:AI假圖,早就不是“新手村”水平

你可能以為“圖片合成”是AI時代的新產物。但其實早在1860年,就有人把Abraham Lincoln(亞伯拉罕·林肯)的腦袋“P”到別人身上。


只不過那時候做出一張這樣的圖需要耗費大量精力,但現在,任何人都可以輕松做到這件事情。只需要對著AI說一句話,分分鍾就能給你生成你想要的各種圖片,虛假內容傳播的風險也隨之大大增加。

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的Siwei Lyu教授讓我們別太緊張,因為還是有一些小方法,可以讓大家鑒別出真實照片和AI照片。

第一招:盯緊AI“死穴”:手、眼、銜接處

我們整天都被大量的信息淹沒,處理每張圖片僅需要13毫秒。雖然這足以讓我們識別出圖片內容,但卻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它是否真實。當一張圖片讓你覺得“不可思議”時,請相信直覺,停下來仔細看。你可能遇到AI生成圖了!這時,我們可以重點關注三個區域:

看圖片裡的手:AI是天生“手殘黨”

AI並不擅長生成逼真的手,所以它們生成的人像中,很可能有六根手指,或者手指長度都相同,又或者手指呈現奇怪的姿勢。

看眼睛:真實的眼神從來不會騙人

人類對眼睛的敏感度極高,就像我們進行社交時,會本能地看對方眼睛,以此判斷對方的情緒狀態。但AI不懂,所以生成的瞳孔,有時不是正常的圓形,要麼會出現不規則陰影,要麼雙眼的反光點位置不同。


看“銜接處”:細節決定成敗

圖片驗假師Paulo Ordoveza提出,AI的破綻往往會在銜接處展現出來。比如衣服袖子和皮膚邊緣融為一體,或頭發沒有真實的層次感等等,像眼鏡、頭飾、珠寶、背景等也會經常出現諸如此類的銜接bug。

第二招:光影與紋理是關鍵

一般來說,AI很難准確還原出圖片或視頻裡的光線和陰影。尤其是當裡面有窗戶或反光面時,可能會出現不該有的光影。


更甚至,AI生成的圖像經常會磨皮感拉滿,本該有紋理的地方呈現不自然的平滑感,而本該筆直的物體,可能會有輕微的彎曲。

第三招:請工具來幫忙

鑒於AI的發展異常迅速,當我們需要嚴謹鑒別時,只靠肉眼還是沒辦法做到100%准確分辨的。所以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Hany Farid教授建議我們偶爾可以讓工具來幫忙鑒別圖片是否AI生成。比如反向圖片搜索,看看是不是用戶上傳過的圖片,或者是讓專業的付費工具幫忙檢測。

就目前而言,免費檢測AI圖片的工具還是比較少且不太靠譜的。未來呢?就不好說了。

隨著AI生成圖越來越多,相關討論也越來越深入。Hany Farid教授指出,AI創作者有責任在作品中添加標識或水印,以便在傳播過程中更容易識別來源,減少誤導風險。隨著技術的發展,制作復雜的音頻、視頻和圖像內容變得越來越容易,這也意味著它可能被用於不當目的,AI公司有義務盡力降低這種風險。

基於這種討論,國家也針對AI正式印發了《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內容標識辦法》,同時配套發布《網絡安全技術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內容標識方法》,從2025年9月1日開始,不管是文字、聲音、圖片、視頻,還是文件數據,所有AI合成的內容,都必須打上顯式或隱式的“電子水印”。

而我們也要保持理性,不輕信、不隨意傳播存疑內容。當我們在社交平台看到一張令人驚訝的圖片時,花幾秒鍾停下來觀察,或者核實來源,就能避免成為虛假信息的傳播者。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27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