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温哥华资讯

Realty

Education

Finance

Immigrants

Yellow Page

Travel

世纪传奇沃森去世:DNA成就了他,也毁了他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现代生物学史上最著名的科学家之一、DNA双螺旋之父沃森,逝世了。


因一系列偏激的言论,沃森在职业生涯晚年陷入巨大争议。但无论如何,他的贡献开启了分子生物学的全新时代,并永远改变了人类科学。

11月6日,全球知名分子生物学家、诺贝尔奖得主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在美国纽约州病逝,享年97岁。


沃森是现代科学界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因在1953年共同发现DNA的双螺旋结构而闻名全球——这一成就永远地改变了生物学、现代医学等领域。

得益于这一发现,人类开始深刻理解DNA对遗传信息的复制和储存机制,就此掀开了探索生命奥秘的一个又一个篇章。三位合作者也因这项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成就之一,共同获得196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尽管沃森做出了诸多伟大贡献,但近几十年来,由于他对种族和智力的相关言论,使其成为了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并直接导致他在2019年被自己供职多年的研究机构冷泉港实验室,撤销了一切头衔。

天才、傲慢、伟大、冷血……这些描述沃森的正反两面词语几乎贯穿了他的一生。但人们确信的是,他的逝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在这个时代,生物学从一门描述性科学转变为实证科学。



美国冷泉港实验室发文悼念詹姆斯·沃森

开启分子生物学的新时代


1928年4月6日,沃森出生在美国芝加哥。得益于父亲的影响,年幼的沃森很早就树立了自己的人生信条:“知识可以使人脱离迷信。”

他也确实展现出了过人的科学天赋。15岁时,沃森就以资优生的身份被芝加哥大学录取,主修动物学,并在19岁获理学学士学位。

大二那年,沃森接触到奥地利物理学家埃尔温·薛定谔(Erwin Schrödinger)关于细胞运作的演讲集《生命是什么?》,这让年轻的沃森确信基因是生命的核心,从此对遗传学产生了深厚的兴趣。


新的兴趣促使沃森在毕业后前往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开始接触遗传学研究,并在22岁时获得了博士学位。当时,学界对于基因本质的认知主要分为两派。

传统学说认为,蛋白质才是遗传物质,20种氨基酸能构成无限多样的排列组合,足以承载生命的复杂性。相比之下,仅由4种核苷酸组成的DNA显得过于简单。

但也有越来越多全新的科学研究,包括著名的“埃弗里-麦克劳德-麦卡蒂”实验等,开始指向DNA是遗传物质。

对沃森来说,他显然更愿相信新的科学证据,而非迷信权威。“与其成长为一个思想僵化、从未冒险思考过的学者,不如想象自己功成名就。”沃森后来回忆道。为了找寻证据,1950年他获得资助,进一步前往位于丹麦哥本哈根的实验室推进研究。

1951年,在一场学术会议上,沃森结识了生物物理学家莫里斯·威尔金斯(Maurice Wilkins),对方汇报了团队拍摄的DNA分子晶体衍射图。这场会议也改变了沃森的研究方向,随后他离开丹麦,来到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并在那里遇见了物理学出身的生物学家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Prev Page123Next Page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336 Seconds and 7 DB Queries in 0.004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