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留美化学博士"爱国梦碎" 全家遭遇迫害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萧光琰是福建省福州市人,出身于民族资产阶级家庭,一九二O年出生,后移居美国。一九四二年五月,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坡蒙那大学化学系。一九四五年十二月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院,曾专攻物理化学,获得化学博士学位:一九四六年任芝加哥大学化学系助理研究员。一九四七年任芝加哥大学冶金研究所研究员、一九四七年八月任美国美孚石油公司化学师。


一九四九年秋天,他参加了在美国的“中国科学工作者协议”、“中国学生基督协会”等组织的活动。他产生了回到祖国的愿望,而且这种愿望越来越强烈。他怀着崇敬和激动的心情,给祖国的高教部写了一封信,询问祖国石油工业需要什么技术资料,他决心为祖国的石油工业搞到一批技术资料,奉献给人民。从此后,他避开了一切社交、舍弃了爱好的游泳、打网球、滑冰、滑雪等活动。他花了几千美元购买了翻印器材,怀着一颗热爱祖国的心,日以继夜地搜集、翻印和整理他认为祖国需要的资料。就这样,在极度紧张和劳累中,他整整忙了一年。赞同他,协助他,并和他怀有同样心情的人,还有他新婚的妻子甄素辉。

一九五O年十一月,萧光琰向他久居的美国告别,几经周折,通过转道香港,终于投入了祖国的怀抱。按他的意愿,安排他在石油部做研究工作。后来,他到了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组织上派专人放大、整理,鉴定了他带回来的材料,认为这些资料有价值,将会对中国的石油炼制工业起到有益的作用。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他在美国时,连得过四枚金质奖章都没有向亲人透露,但这回却非常高兴地告诉妹妹:“你知道么?我那些资料已经用上了,这是对我最大的安慰。”


但是,就在他回国不到九个月的时候,“思想改造”运动开始了。他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被列为“重点批判对象”。在极左阴云的笼盖下,当人们以严肃的目光追间他“回国的动机是什么?”时,他茫然了。



中科院石油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合影。(网络图片)


是什么呢?难道他回国前后的所作所为还不能说明他回国是想来做什么嘛?由于事态突然,思绪紊乱,他只能呆呆地忍受了“思想反动”、“有卖国思想”、“带回资料是为了向上爬”、“十足腐朽的资产阶级思想作风”的评价。他伤心极了,他只能向家属亲人倾诉:“我爱党冒险回国,谁知党不爱我,把我关在门外……对新中国,我有‘失恋’的感觉,感到生活失去了重心和平衡。我感到前途悲观。”从此,他患了严重的失眠症,长期不能工作。

一九五六年,有关部门的领导检查了过去一段时间里对知识份子的错误做法,亲自找萧光琰谈话,向他表示歉意,修改了一份他有很大意见的鉴定材料。


此后,领导同志经常和他谈心,留他在家吃饭。他真诚地把前一段不愉快的生活当作“误会”,怨气全消了。他甚至责怪自己,不该灰心,误了工作。他向共产党表示,要“以实际行动来弥补过去五年无成果的损失。”要“长期努力,争取入党”。

从此,他拚命地工作,直言不讳地提出自己对科研工作的见解和建议。在一年半的时间里,他所领导的专题小组完成了十五篇论文报告,他回国后一直从事的“页岩油催化裂化及其氮中毒的机理研究”和“电子酸性催化剂研究”,在应用的基础理论方面,都有了进展和突破。“页岩油催化裂化”的研究,主要是为了探求以页岩油为原料,制取优质油(包括机油)的途径。五十年代的中国,在这方面还处于空白状态。萧光琰沉浸在工作成果带来的欣慰之中,他把这段时间叫做他生命的“黄金时代”。

可惜,这“黄金时代”不长。一九五八年底,他被定为“白旗”,放在被“拔”的位置上了。他知道“白”象征着反动,但不理解自己何以成了“白旗”,只好迷惘地任人“拔”。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上一页123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42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3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