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特朗普: 川普不是走向孤立 是重新選擇與誰結盟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最近,美國在外交上主動出擊,動作連連。 比較值得注意的是三件事:


第一件事:美國重啟了與柬埔寨的聯合軍演。 這個名為吳哥哨兵的聯合軍演時隔八年重新啟動,是一次具有象征性的外交突破; 柬埔寨長年被視為中國東南亞最親近的伙伴,尤其是雲壤港的中方軍事設施曾引發美國警惕。 如今軍演重啟,意味金邊願意重新與美方接觸,也反映華府在外交手段上的靈活運作。 這不僅是防務合作,更是美國重新插旗中國“後院”的行動。

第二件事:幾乎同一時間,川普在白宮召開中亞五國峰會(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主題是稀土、能源與基建。 這是美國自冷戰後首次和該區進行如此高層次會晤。 峰會結果包括與烏茲別克斯坦簽署貿易與投資協議,哈薩克斯坦宣布加入亞伯拉罕協議,顯示美國中亞成功建立新的外交觸角。 這場行動的戰略指向明確:降低對中國稀土供應鏈的依賴, 同時削弱俄羅斯的區域控制力。


第三件事: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召開的東盟防長會議上,美國戰爭部長赫格塞斯除了公開批評中國在南海破壞穩定以外,還提議建立“海域意識共享系統”(MDA),以協助東南亞國家監控海域行動。 他強調:“沒有任何國家的創新和規模比得上美國,我們樂於與盟友共享這些能力。”這番話明確表達,美國願意以技術與情報為核心,重建在東南亞的安全網,與澳洲、日本菲律賓等盟友形成印太防衛共同體的雛形。

這三個外交上的動作之所以值得注意,是因為外界談論川普外交時,最常見的標簽是“孤立主義”與“反盟友”。 的確,川普任內多次批評北約,指責歐洲國家“占美國便宜”,在國防預算上出工不出力。 他對德國法國等傳統盟友不假辭色,甚至威脅要削減駐歐軍費或退出多邊協議。 這些行為,使歐洲媒體普遍認為川普破壞了冷戰後的西方團結,也讓許多觀察家斷言:他正在讓美國走向孤立。 但若仔細分析川普外交的整體走向,就會發現這種論斷並不完整,也不完全公平。

的確,川普對歐洲盟友強硬,但他並非出於反對結盟的原則,而是出於對不對等關系的不滿。 他認為歐洲長期受益於美國的安全保護,卻未在財政與戰略上給予對等回報。 川普的態度是一種結構性反彈,而非對所有盟友的全面否定。 更重要的是,當歐洲因歷史與政治因素難以配合時,川普政府卻在另一個方向上—印太地區——展開積極的聯盟重建工程。 上述三個外交動作,都可以看做是這個重建朋友圈的代表作。 這說明,美國不是在走向孤立主義,而是在重組盟友結構。 把戰略重點從歐洲移往印太,這不是退縮,而是再平衡。


傳統的盟友體系以意識形態為黏著,而川普式外交以互利交換為核心:你提供戰略位置與資源,我提供技術、軍事或市場。 這種關系雖不帶浪漫色彩,但更貼近現實政治。 在印太地區,許多國家並非美國傳統盟友,甚至有威權體制,但他們在地緣上具關鍵價值。 川普並不要求他們民主化,而是以防務合作、能源投資或技術支援換取戰略協作。 這樣的“功能型伙伴關系”(Functional Partnership)正逐步取代冷戰式同盟。 因此,外界若僅以孤立形容川普,忽略他在印太與中亞的布局,實屬片面。 川普外交的核心並非拒絕全球化,而是對全球化的重構。




川普在白宮召開中亞五國峰會,這是美國自冷戰後首次和該區進行如此高層次會晤。 (美聯社)

我不認為這是川普個人的思考,我相信這是華府不分黨派的共識。 如果說冷戰後的美國是“老帝國”的延伸,那麽川普時代的美國則正嘗試打造一個“網絡式帝國”——以利益鏈接、技術合作與區域安全為紐帶,跨越傳統意識形態分界。 美國不是在退出世界,而是在重塑世界的結構; 美國的問題,不是孤立,而是選擇與誰結盟、如何結盟。

這正是今日國際政治最值得深思的一課。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61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