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中国十年磨剑 美报告罕见认可一成就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据观察者网报道,美国国会下设的“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USCC)自2000年成立以来,几乎每年11月都会向国会提交年度报告。


据香港《南华早报》18日报道,该委员会近期发布了一份关于“中国制造2025”计划(MIC2025)的成果评估报告。报告中承认,通过对12个关键行业的考察,得出了一个让其始料未及的结论:经过十年努力,“中国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向全球价值链上游迈进,已巩固全球制造业强国地位。”

这份报告覆盖了半导体、高端数控机床、机器人、农业机械、新材料、航空、航天相关领域、海洋工程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和生物医药等领域。


为评估相关成效,报告聚焦三类核心指标:全球市占率(或按市占率排名的全球顶尖企业数量)、本土化率(即最终产品及零部件的国内采购占比)、技术研发目标(建立特定先进技术或产品的本土生产能力)。

基于这三个维度的绩效评估,报告显示,中国“已实现或超额完成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设备、海洋工程装备与高技术船舶、航天装备等领域的大部分核心目标”。尤其在船舶和电力装备领域,早在MIC2025计划启动前,中国就“已具备主导全球市场的基础”。

尽管农业机械、新材料、航空、半导体等领域仍面临诸多挑战,但报告也认可,即便在这些没有完全达成具体目标的领域,中国仍取得了显著的产业发展成果。

例如,中国虽未达成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的出口目标,但如今已成为该行业的全球领导者;在半导体领域,虽仍落后于先进技术,但其制造能力及国内外市占率大幅扩大;2015年至2023年,中国成熟节点半导体产能增速是全球需求增速的四倍多;预计未来3至5年,中国芯片制造商将占据全球新增成熟节点产能的近一半。

USCC评估称,中国“提前且超额”完成“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所有目标。

更为重要的是,报告发现,中国在价值链升级方面成效显著。



美国会报告承认:10年,12个关键领域,中国真的成功了。(蓝孝威摄)

“2015年至2023年(全球贸易最新可用数据年份),中国企业占MIC2025十大相关领域全球出口增长的近四分之一,”报告写道,“2023年,中国出口了价值1.5兆美元的MIC2025相关产品,占全球同类产品出口总额的近20%。”


报告总结认为,MIC2025的价值并非各部分的简单叠加,其战略意义远超各细分领域的绩效指标。该政策助力中国实现了更高层次的目标,包括提升本土企业创新能力、抢占更大份额的全球制造业附加值。

此外,这项政策还为中国更广泛追求技术自主奠定了基础,打造了既能降低战略脆弱性,又能增强地缘政治影响力的产业能力。

“因此,即便在部分具体目标未达成的领域,中国持续的投入及相关产业政策仍构建起了一个制造业生态系统,以不断推进与美国的长期战略竞争。”报告写道。

这份报告进一步指出,对于美国而言,中国产业政策构成的挑战,不仅体现在特定技术的进步,更在于中国制造业与创新生态系统整体竞争力的提升。零部件精密化、供应链整合以及生产流程的优化,都让中国得以更快迭代创新。

文中强调,通过十年耕耘,中国产业政策孕育了“全球最先进的产业共同体 ”。报告将这一概念描述为,这是一个中国企业可依托的集体资源基础,能助力企业提升技术能力,其联动创新网络覆盖了密集的关联技术领域。

正因为如此,某一领域的技术突破往往能快速带动相邻产业实现突破,这也为中国企业在众多未来技术的商业化进程中赋予了重要优势。例如,电动汽车领域的电池及其他关键技术创新,已被证明对人形机器人和自动驾驶汽车的研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14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