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中国最尴尬的C位城市,出道即巅峰,经济吊车尾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东方“珍珠港”,绷不住了有人调侃,安徽这座省,有着互联网时代最抽象的几个城市:一边“芜湖”起飞,一边“蚌埠住了”。


某种程度上,这个谐音梗还映照了点城市命运。一边是攀上新能源汽车风口、又进入南京都市圈的芜湖,经济增速可喜,卯着劲追赶省会合肥,牢牢占据安徽第二城的位置;另一边的蚌埠,在跨入新时代后,却真有点“绷不住了”。

2021年,蚌埠就因为GDP增速为0(后实际统计为降2.1%),而备受关注。安徽时任省委书记更是指出,蚌埠到了“退无可退、背水一战”的关键当口。


这座淮河穿城而过、刚好跨过南北分界线的东方“珍珠港”,百年间的起落,颇令人唏嘘。

01 火车拉来的城市,蚌埠算一个

蚌埠曾经的含金量,从它车牌能排到“皖C”,就能窥见一丝痕迹。在中学地理教科书上,蚌埠作为因铁路而兴的一个典型案例,也颇有存在感。

和所有的老牌工业城市一样,被火车拉来的蚌埠,有过一段自己的辉煌历史。事实上,它甚至是安徽第一个设市的城市,比当过省会的安庆、现省会合肥都要早。

1912年,北起天津、南至南京浦口的津浦铁路竣工通车,而蚌埠,由于地质条件较好,南蚌山余脉伸向淮水的岩石滩有架设铁路建立墩基的条件,成功打败原先计划设站的临淮镇、怀远县,成为了津浦铁路上一个重要的中转站。



于1911年建成的蚌埠淮河铁路桥,是津浦线上仅次于黄河铁路桥的第二大桥,被誉为“千里淮河第一桥” / Wikimedia Commons


当时的火车从蚌埠出发,5小时可到达浦口,13小时可抵达天津。由于地处津浦铁路南段徐州至浦口的中点,南来北往的列车需要在蚌埠停留,加煤、补水、检修,旅客也在这里中转和住宿。

借着火车的光,又依托本身就有的淮河水运,蚌埠从一个古时以产蚌、产珠得名的小渔村,摇身一变成为南京和徐州中间水铁联运最大的货场码头,还因此有了水铁联运的新老两处船塘。

上世纪30年代,蚌埠就曾以“皖北大商埠”闻名,盐粮贸易额一度超过省会古城安庆、米市芜湖,跃居全皖之首。

中国成立后,率先建市的蚌埠被列为重点发展的工业城市,生产了安徽省第一块手表、第一辆自行车、第一台收音机 。丰原、蚌烟、玻璃设计院等企业,成就了蚌埠“合老大、蚌老二”的荣光。


而铁路,也持续在蚌埠人的生活里扮演着重要角色。

1956年,凤阳东路建设全省规模最大的蚌埠肉类联合加工厂,从蚌埠火车站岔出了向东2256米长度的铁路专用线[7]。为了解决原有码头货场不足,以及为适应石油站、老虎山附近飞机场的特殊需要,蚌埠城区东、西、南三个方向,均有火车切断道路的“道口”。

始建于1958年的蚌埠闸,满足了当时城市发展灌溉、航运、发电、供水等综合利用的要求 / 图虫创意

从1952年到1985年期间,蚌埠全市有32个工厂、货场、仓库等单位配备了铁路专用线,总长度达到3万米以上,装卸股道56条,货位多达1011个。

可以说,那时候的蚌埠,是安徽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千里江淮第一城”的名号,正是蚌埠一时辉煌的写照。

02 发展失速,蚌埠也绷不住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22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