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国事联着家事?不必强求月薪三千者仰望宏大叙事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

近日某地官方新媒体刊发文章《不管月薪多少,国事联着家事》,将月薪3000元群体与“国家大事”强行捆绑,对此有不同看法者被斥为“网络杂音”。


我从中读出的,是居高临下的评判,而不是设身处地的共情。

这种沟通方式暴露了社会治理中的深层矛盾:当生存焦虑遭遇宏大叙事,我们究竟该如何理解公民责任?

国事与家事确实存在天然联系,但责任分配需遵循社会分工原则。

月薪3000元群体多为基层劳动者,其日常生存压力已构成对社会的直接贡献——快递员维系物流命脉,环卫工人保障城市运转,家政服务支撑家庭基本需求。

要求该群体在承担基础劳动的同时,再承担超出能力范围的政治参与责任,实质是责任转嫁的变相道德绑架。

该文论述中“认知误区”四个字轻飘飘,却回避了月薪3000元群体的生存现实。

一个在二线城市月入3000元的超市理货员,可能正为孩子的课外班费用精打细算,他的焦虑与“国家竞争力”的关联,远不如与“工资涨幅”“物价波动”的直接。

当劳动者为子女教育费用发愁、为医疗支出焦虑时,他们的“无力感”并非源于冷漠,而是生存逻辑的必然结果。

经济学中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揭示,当基本生存需求尚未满足时,个体对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必然让位于现实考量。

与其跟他们大谈“国之大事”,不如付出更多努力改善其现实境遇: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优化劳动权益保护、促进就业机会多元化。


这些现实问题的解决,才是真正增强社会凝聚力的基础。

诚如着名人类学家马塞尔·莫斯在《礼物》中指出,人类社会的意义生成往往源于具体互动,而非抽象概念。

月薪3000元群体,或许无力改变现实大格局,但他们的选择、他们的坚持,构成了社会最真实的图景。

当我们将目光从宏大叙事转向个体生活叙事,会发现每个普通人的故事都值得被听见。

将舆论场上的不同看法定义为“网络杂音”,甚至污名化为“公知体”,实则是压制合理关切,暴露出某些官媒的沟通傲慢。


健康的社会治理需要双向对话:既要引导公民关注国家发展,也需倾听各方面、各阶层声音。

这些声音不应被标签化,而应成为政策优化、治理改进的参考。

国家大事确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发展确需全体公民的共同参与,但这种参与必须建立在尊重个体差异、正视现实矛盾的基础上。

一个健康的社会应当能够包容不同收入群体,以不同方式参与国家事务,而非以单一标准进行道德评判。

与其用道德绑架掩盖问题,不如以务实态度构建良性互动:让月薪3000元群体在解决自身生存问题后,自然生发出对国家的认同与责任感。

“国家大事与月薪3000元的我”,从来不是割裂的二元对立。

对国家大事的关切,不应以消解个体生活实感为代价,而应在正视、理解和尊重具体生存经验的基础上,寻找个体关切与国家发展的共鸣点。

这或许才是“国事联着家事”的真正内涵——不是自上而下的责任灌输,而是自下而上的价值认同。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16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