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都是她的错》:支配性男性气质下的"母职困境"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本文包含剧透,请酌情阅读。


高分美剧《都是她的错》以一场突如其来的儿童失踪案拉开序幕:职业女性玛丽莎按照另一位妈妈珍妮的短信指引前往接5岁的儿子麦洛,却发现所谓的孩子们约会纯属伪造,而儿子的追踪器则在学校停车场被损毁。这场看似离奇的绑架案,在八集剧情中层层反转。

拨开悬疑的迷雾,剧集的核心并非单纯的罪案推理,而是借由“孩子丢了”这一极端情境,完成一次对当代母职困境的层层剖解——从制度性母职对女性的外在规训,到自我认同母职的内在枷锁,最终直指底层女性母职被系统性剥夺的残酷现实。


“母职困境”

剧名《都是她的错》中的“她”,首先指向母亲玛丽莎。

玛丽莎是财富管理专家,有自己的公司,丈夫做的是期货,两个人收入颇丰,算是“高产家庭”。不过,在育儿责任的分配上,她始终承担着远超丈夫的主要责任。麦洛的日常接送原本由保姆安娜负责,但安娜一旦请假,主动调整工作节奏、亲自接手的是玛丽莎。在孩子刚丢时,有人问会不会是孩子爸爸接走了,玛丽莎说,“他不会接小孩,不是我们的保姆就是我”。报警后,警察上门询问孩子当天的穿着,玛丽莎能精准描述一切,彼得只能含糊地给出“金发,长头发,刘海很长”这一个特征。




玛丽莎能够准确描述出儿子当天的穿着

这份事无巨细的付出,也让她在儿子意外发生时首当其冲地成为被问责的对象。在儿子丢失几个小时后,彼得一度情绪崩溃,指责妻子为何没有确认收到短信的号码,才导致儿子被拐走了。在为寻找孩子召开的记者会上,记者们连珠炮式地向玛丽莎提问:为何几个小时后才发现儿子失踪?儿子失踪时,她在干什么?她的公司是否有什么财务问题?甚至有记者质疑,孩子丢了只是她的“自导自演”……玛丽莎的职业成就与社会地位成为她被攻击的缘由——一个忙于事业的母亲,因未能时刻看护孩子,才导致孩子丢了。




彼得指责玛丽莎

即便身为成功的职业女性,玛丽莎依然深陷“制度性母职”的困境中。所谓制度性母职,是由父权制定义,并通过文化、社会期待与潜在规范不断强加于女性的一套严苛要求,它系统地将育儿责任建构为女性专属的、且必须全力以赴的核心使命,无论女性在职场取得何等成就都不能免俗。后来有学者用“密集母职”来概括制度性母职所呈现出的新特征,即,母亲的实践必须在时间、情感和劳动上高度密集,保持“时刻在场”,以随时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玛丽莎这样的精英职业女性,被套上了更沉重的枷锁——她们被期待成为无所不能的“超级妈妈”,不仅要有成功的事业,还要能够完美平衡事业与家庭。

剧中另一位母亲珍妮是出版社主管,与玛丽莎面临相似的困境。每当家庭需要有人调整工作安排照顾孩子时,总是珍妮被迫承担起这份责任;丈夫被目睹在停车场悠闲刷手机逃避照看孩子的责任,他却辩称这是为了让珍妮多花时间陪孩子……玛丽莎与珍妮在学校组织上的一次联谊活动上一见如故,两个人在休息室里吐槽丈夫,玛丽莎说“上下学接送、看医生、午餐、点心、衣服、活动、鞋子,他(丈夫)完全没头绪”,珍妮深以为然,她丈夫也是如此。在玛丽莎夸赞珍妮是一个厉害的人时,珍妮有些动情,“我很厌倦当一个厉害的人,我不想再厉害了”。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37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