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网络追逐流氓老外行动: 流氓外教事件:连环套让网友沦为实验对象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8月26日,博士张结海发文,揭发一名在博客上称玩弄中国女性的外教,网友群情激愤,试图揪出博客背后的人。


  8月31日,有外报报道称,博客作者给美联社记者发信,称博客写作实为行为艺术,设这个套只为测试公众态度。网友一片哗然。

  9月2日,张结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其发文的目的之一也是在测试公众自卑心理。这似乎成了一个套中套。


  事件发展一波三折,套中套迷雾重重。但无论如何,公众却已经成了几道测试的“小白鼠”。

  又一场始于网络的“通缉”开始了。8月26日,上海社科院心理学博士张结海撰文揭露:一名在上海担任外教的英国人,在其博客Sex and Shanghai(欲望上海)中披露与诸多女人交往的过程和细节,并公然表示了对中国男人的轻蔑。

  张结海撰文时的愤怒,是怒那些女人的纯和蠢,更怒这位英国人利用外国人在中国的各种优势,大行其乐,完全不顾教师的身份和素养。于是,张结海号召众人齐心,找出这个被称为流氓的外教,并将之驱逐出境。

  文章在张结海的博客挂出后,迅速出现在一些人气较高的论坛上,并以更为迅疾的速度被四处转贴。网友们愤怒了,“通缉令”充斥了虚拟世界里的中国网域,“破案”的决心已经超出了数月前“虐猫”事件中的众志成城。

  就在网友们和媒体四处搜集线索时,事件出现了戏剧性的转变。8月31日,某境外媒体转载了美联社记者的通讯,该记者声称博客作者Chinabounder通过邮件接受采访,并宣称博客内容纯属虚构,只是一场恶作剧,目的是想检测中国网络警察的反应,他们有计划地把网页地址发给一些人,借此调查“文化大革命”的精神是否存在,看看现代中国有了多少改变。更令人意外的是,发信者称Chinabounder不是一个人,而是由一个英国人、一个澳大利亚女人、一个日本女人和两个中国人组成的五人行为艺术小组。

  本报记者随后根据美联社记者提供的地址,给Chinabounder发去邮件,在核实这一消息的同时进一步询问其此次行为艺术的创意来源及目前公众反应是否已达到其研究目的,但截至发稿时,仍未收到对方回复。

  在Chinabounder限制了博客的浏览权限,并销声匿迹后,事件的另一主角张结海成了公众关注的唯一。有人责其用意不真,有自我炒作之嫌;有人哀其被人戏弄,无意间成了实验室里的小白鼠。

  而张结海对此事的态度,也在发生着明显的改变。从最初的誓将“流氓外教”连根拔起,到之后冷静分析“事件真实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现象确实普遍存在”,再到9月2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叙述其撰文披露博客的真实用意,令整起事件一波三折,戏剧性色彩更为浓烈了。

  第 1 场 流氓博客现身网络

  张结海说,发现这个博客纯属偶然。此前他正在进行一项调查:外国女人眼中的中国男人形象研究。8月上旬,一位网友在张结海的博客上留言,说是有个老外写的博客,建议张去看一下。

  张结海点开了网友提供的链接,“Sex and Shanghai”,这是一个引人遐想的名字。熟悉美国电视剧的人会忍不住联想起那部著名的“Sex and City”(欲望都市),不熟悉这部电视剧的人,也可以望文生义地猜到“Sex and Shanghai”将会呈现怎样的内容。

  果不其然,缓缓呈现在张结海面前的,是一个所谓的英国人,在上海洋洋自得地周旋于一群中国女人中,这些女人美丽、聪明,其中大多数是他的学生。“所以,你们看,这个星期六我和Star在一起,星期天我和Yingying在一起。中间我通过MSN和Cherry联系,打一个电话给Rina,用SMS挑逗Tulip。Suasn我给她发了一封Email调情,并通过Wendy的博客向她求爱。”

  这是Chinabounder在博客里自爆的繁忙的周末,而令张结海更为愤怒的是这位外教公然在博客里袒露心迹:我们不谈爱,不谈婚姻,甚至不谈住在一起。

  很明显,这是一个热衷于在女人堆中玩乐的男人,当然,也可以进一步贴上标签:这是一个热衷于在中国女人堆中玩乐的英国男人。而这位英国男人在享尽齐人之福的同时,还不忘讥讽中国男人。“这表明中国男人是怎样的一条感觉迟钝的、缺乏想象的鱼。”(This goes to show what a stolid and unimaginative fish China Man can be.)

  而随后这位Chinabounder对中国社会的贬议,令张结海的愤怒于情于理、于公于私地达到了顶点。

  “今天我怀着无比愤怒的心情告诉大家一个外国流氓的故事,并号召各位国人同胞一起行动起来,将这个外国流氓清扫出中国……”8月26日,张结海撰文《网络追逐流氓老外大行动》,文章即出,一呼百应,网友们怀着同样无比愤怒的心情寻找着Chinabounder的蛛丝马迹。

  “普通人也许是气一个老外玩弄了那么多中国女人,而我之所以愤怒,是因为他的教师身份,这样的人不能成为老师,尤其是在中国。”张结海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普通人对这件事是否个个愤怒?愤怒的原因是否一如张结海所言?记者随后采访了八位网友,其中三位是女性,五位是男性。

  中国的外教引进制度以及跨国交往的频繁,成为流氓博客所述内容的现实基础。

  三位女性在得知此事时的反应:

  Dancer:如果双方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有什么可气的?就因为他是一个外国人?我能理解男人们的群情激愤,但是他不写出来,这些事情就不存在了吗?成熟理性的男人在愤怒之余,应该去想想,为何那么多女孩子喜欢和外国人交往。至于他在博客里写这些内容,也很正常,谈不上心理变态,这就好像有些女人用身体写作,是一样的。

  Linda:不愤怒,感觉没什么意思,一点感觉都没有。

  Melody:称不上愤怒,我本来就觉得外国性开放程度比我们高很多,可能中国人一些本身的思想观念就束缚住了手脚,让他们觉得这个老外做的是有辱国格,伤害我们人民尊严的事情。那中国人还经常会跑去日本嫖妓呢,这不是性质一样嘛。

  五位男性在得知此事时的反应:

  Zong:我觉得愤怒,对这个老外没有廉耻甚至道德感的行为表示愤怒,同时我也感到悲哀,为那些被玩弄的女人们。

  Alonso:没有愤怒,因为平时最烦民愤了。

  Lethe:我觉得,这个博客作者脑子大概有问题,而这个张博士,脑子更有问题,要么就是想炒作。会把自己的经历写出来,本来就不大正常,而去管人家的性生活,就更加吃饱了撑的。

  Niu:我没有愤怒,只是感觉上海的女孩子太悲哀,为了出国,什么都不管了,如果多一些自重、自尊,他再流氓也不会得逞啊。到现在还通过这种方式出国,不是太老土了吗? Qian:我想先知道真假,不清楚真假就急于愤怒,开始判断对错,不是很可怕吗?不过若此事是真的,双方又都出于自愿,那些女生知道他有多个伴侣而不介意,那就是他们自己之间的事了,我有什么好愤怒的。我并不认为非婚性行为和多个性伴侣是怎么可耻的事情,当然,觉得可耻的人可以愤怒,这是每个人的价值取向不同,但即使觉得愤怒的人,也请不要把自己的情绪随意变成行为,因为你的价值取向,没有权利强加在别人头上。唯一或许会让我愤怒的,是如果这个人用了欺骗手段,而不是那些女生自愿的。

  第 2 场 可能是个圈套

  接下去事态的进展,是一个顺藤摸瓜、抽丝剥茧的过程。张结海说,在他撰文披露博客之前,已经有人在寻找Chinabounder了,那些更早看到博客并更早感到愤怒的人,已经在四处打听这个老外的踪迹。

  而张结海在撰文前,也循着博客上的蛛丝马迹,尝试着找出Chinabounder。“他曾经和一个女生到天平宾馆开过房间。并且提到,那个房间没有窗户。大家知道,宾馆里极少有房间没有窗户(我就从来没有遇到过没有窗户的房间),但是,我到天平宾馆核实过,他们那里确实有没有窗户的房间。”张结海在文章里罗列了一些线索和自己的调查结果,但显然以他个人的力量尚不能找出这个外教。

  而随着张结海的撰文呼吁,网友和媒体介入调查使得更多线索涌现出来。“他应该是在上海的某语言机构任职,而不是像他自己在博客里描述的任职于复旦、同济、交大和上外,”张结海说,“可能他班上有来自这些高校的学生,他就声称自己是这些高校的外教。”

  有网友进一步怀疑,说Chinabounder的特征与上海某知名英语辅导机构的某位外教相符,对此,张结海却并未急于去求证,而是在博客上回复,不要轻易怀疑别人。

  张结海每天在博客上公布调查的最新进展,但从8月27日至30日,公布的只是有哪些网站在关注此事,以及他个人的一些感慨,并无实质性的调查内容。直至8月31日,张结海在博客上透露:我们查到一个最新留言。从留言的时间上判定,他很可能已经不在中国。作出这个判断的人是一位在国外从事IT业的郑先生。一位美国朋友分析其语言习惯,可以肯定他不是一个英国人。作出这个判断的是美国的Ms. Ross,她说他肯定不是英国人。我们已经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认定他不是英国人。

  也就在同一天,某境外媒体转载美联社记者通讯,声称Chinabounder通过邮件表示,博客只是一个恶作剧,是一个行为艺术,并且博客作者是一个五人小组。随后国内某媒体联系到了这位美联社记者,并要来这封邮件,由此刊出《博客疑为5名行为艺术家所写》。

  这篇报道让早已沸腾的虚拟世界突然陷入安静,人们不知道Chinabounder所言是否属实,联系美联社记者的这家国内媒体的总编在自己的博客里表示怀疑,认为这是Chinabounder迫于压力瞎扯的。而网友们在陷入片刻思维停滞后,也迅速恢复冷静,找出其中的不合理之处:“若是为了研究,为何要限制博客的浏览权限,让大家留言,看中国人的反应,不正是他们的研究目标吗?”

  上述那位媒体总编在博客里也提到了张结海态度和情绪的陡变:第一天时言之凿凿,义愤填膺;第二天说“事情本身不重要,关键要唤起国人警醒”,这位媒体总编认为张结海的变化可能出于他得知Chinabounder的博客只是一个行为艺术,自己无意中成了一个试验品。

  “哪怕是个行为艺术,也要感谢他们让我们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中国人只有自傲,没有骄傲,是我们始终在矮化自己。”张结海说,他的朋友们还在调查,有一些线索暂时不能公布,“不过我认为,这件事情的真假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个现象一直存在,而我们还不自知。”

  事件发展急转直下,而网友们如何看待这个尚不知真假的行为艺术,又是否如张结海所言,能通过这个行为艺术意识到那些问题?

  Dancer:这件事从头至尾就没有意义,不管是不是行为艺术。

  Linda:可能是我对事件双方都觉得不可信,所以没有立足点,无法对这个结果产生感觉。

  Melody:如果真是一次行为艺术,我觉得拿这个开玩笑不好,艺术应该给人带来幸福,这样做有点过分。

  Zong:呵呵,这年头,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的,不过这么做,是对公众感情的玩弄,这样的结果,只能导致今后对这类事情麻木不仁。

  Alonso:如果行为艺术属实,我觉得非常好,被愚弄的人活该。我不觉得他们过分,没有张结海这样的道德家加入事件,这个博客也不会有人关注。

  Lethe:这种研究方式看来是蛮有效的,引起了相当可观的公众反应。不过我不关心这类事件,而且觉得博客作者没有必要为自己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Niu:如果是一次行为艺术,我只想知道,他们想得到什么结论,这是我唯一关心的。

  Qian:我觉得如果作为一个研究,这个小组应该把它限制在可控的范围内。如果他们是出于严肃的学术目的,要调查受众反应,我觉得互联网不是合适的选择,因为根本不能确定样本,而且也无法对海量的网络反映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因此作为研究,根本没有价值。既不能产生研究成果,又在客观上误导了相当数量网民的情绪,我觉得很不应该。

  在本次事件中,张结海博士扮演的角色相当醒目。

  第 3 场 博士之意不在博客

  如果Chinabounder由一个英国男人变成五个不同国籍的男人和女人已让人大跌眼镜,那么张结海在接受采访时的一番自白,令整起事件看来更像一出包袱不断的闹剧。

  “我就是想通过披露这个博客,观察公众的反应,从而完成我对中国人自卑心理的研究。”张结海用双手比划着,他是如何将这个博客视作鱼饵,又如何让公众上钩,最后如何完成他的心理学分析。

  “你对这个‘流氓外教’的行为感到愤怒吗?如果你愤怒,那么你自卑。”张结海做了一个比喻:如果一个城里人去到农村支教,并在这个村子里玩弄许多女孩,村里人知道后一定会无比愤怒,斥责其欺负农民;反之,如果一个农民进城后当了老师,同样玩弄了许多城里女孩,人们得知这一消息,不会爆发集体愤怒,只会好奇这个农民如何具备这么大能耐,是长得很帅,还是能言会道?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城里人自认为是强者,而强者怎会觉得被弱者玩弄?如今我们潜意识中认为自己是弱者,所以会不自觉地将他的行为贴上欺辱的标签,并深感愤怒。”张结海说,中国人在面对外国人时,骨子里是自卑的,但无人肯承认这点,所以他要用这个博客,让国人无法回避这个事实。

  早些时候,张结海曾发表过一篇《中国男人精神问题白皮书》,在他的博客上,这篇文章的开头用蓝色字体标注着:此文被各种媒体广泛转载,一度为全球中文网站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文中,张结海悉数了中国男人在面对外国女人时所产生的“精神阳痿”症状。而浏览其所写的文章,其中不乏与“中国人”这一集体概念有关的:《揭秘外国女人眼中的中国男人形象》、《中国人的两大致命缺点》……

  “如果我不是长期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可能我不会关注那个博客。而我在看到这个博客的时候,直觉这是一个契机,能帮助我进行研究。”张结海说,在进行“外国女人眼中的中国男人形象”研究时,他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了一个研究小组,而现在他们可能要延缓这个研究,因为“流氓外教”事件让他们对女性外国人的访问陷入了小小的麻烦中。“我们要好好研究这次事件中的公众反应,打算出本书,甚至书名我都想好了,就叫《我愤怒,所以我自卑》。”

  过去几年,互联网在中国发生了戏剧性的增长。1.2亿多人经常上网。在对每次的“网络追杀”事件的分析中,有外电认为中国的互联网有点无政府主义,并已经成了网络攻击者的一种工具。

  张结海的话令记者意外,这与他在8月26日那篇声讨Chinabounder的文章中激愤难平、誓言捍卫国誉的形象,有着天翻地覆的转变。

  “有人说你炒作,现在你自爆醉翁之意不在酒,你不怕别人怀疑你,这个博客也是你策划的吗?”

  “我为什么要这么做?想出名吗?目前我所做的研究国内无人在做,我只要继续研究,迟早有一天会出名的。有些人说我炒作,但是看了我以前写的文章后,却发现我一直在关注着这些现象,但为何以前我写的文章没人关注,偏偏说到一个‘流氓外教’,引来这么多人的注意?这个问题,是不是值得大家深思。”


  “找到Chinabounder,不是你写那篇文章的真实目的?”

  “我披露这个博客,有三个目的,第一是引起大家反思;第二是反省我们的外教引进制度;第三才是找出这个人,把他赶出去。”

  “既然你能这么冷静理性,文章中的愤怒,是怎么回事?”

  “那些愤怒是真的,不过现在看来,有些言辞是过激的。我当时保有80%的理性,20%的愤怒情绪,我愤怒说明我也自卑啊。”

  “公众对这件事的真实情感流露,成了你研究的对象,并且你从一开始就计划好了研究他们,你觉得这么做妥当吗?”

  “中国人太善于用心理防御机制保护自己,我今天做的事,就是摧毁这种机制,让中国人的弱点和伤口暴露在外,这就是我的目标。敢于承认弱点,才是强者,而最可怕的就是不承认、不反思、不面对。”

  结束采访前,张结海说,这件事不仅是他做研究的契机,也是心理学家走上公众舆论舞台的契机,“以前但凡遇到公众事件,总是法律、经济方面的学者出来说话,却从没人想到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剖析。心理学者只能出现在那些娱乐节目中做着低级的心理测试。这件事后,也许大家会发现公众事件中心理学的作用。”

  也许有人还在追查Chinabounder的真实身份,在真相能够被披露前,让我们先假设Sex and Shanghai真的只是一次行为艺术,那么张结海的参与,让这次事件成了一场网络心理测试的较量。而那些由头至尾都成了被测对象的网友却有些难堪了。

  Dancer:无论是谁,处在他的角度都会利用这件事情做研究吧。既然他一直在研究这类现象,遇到了这件事,没理由不利用的,相信他拿出来的也不止这一个例子吧。

  Linda:如果是真的,是不是有点作秀啊,没必要提升到这种程度吧。

  Melody:怎么觉得这事儿一波三折的,想要研究可以换其他方式吧。

  Zong:呵呵,为了研究国人心理没有必要搞得这么噱头,这样的途径有很多,但通过此种方式有点不妥,是对国人的侮辱和蔑视。

  Alonso:这是张博士听说“行为艺术”一说后,恼羞成怒的胡乱掩饰,恰恰暴露了自己的自卑心理。

  Lethe:如果真的是研究,那么这个方法也是蛮有效的,只是可能会伤害到一些人的感情。

  Niu:利用网络测试,并不能得到公众的真实想法,他所采集到的反馈,可能有大量的虚假成分。这种调查,如果通过网上和直接调查相结合,可能真实性更强一些。现在的网络言论,发泄大于理性。而且,如果我发现自己对此事的真实情感反应成了别人调查的目标,下意识会觉得不愉快吧。

  Qian:在纯粹网络的环境下,你能确定这些发言背后是多少个人、还是多少个IP?能确定这些人的身份是同质还是异质,能统计出整个网络上多少肯定、多少否定、多少中立的观点比例吗?你有手段来核实这些吗?不具备,你根本不具备。公众的反应,应该是挑选和中国社会阶层分布状况相类似的一定样本,在一个环境里给他们选择,看他们的反应,而不是这样漫无目的地发出去。

  (博客主人似在设套,心理学博士像是设了套中套,本报报道是否又会被人认为是在套中套上继续设套,谁知道呢?)

  相关链接

   视频舞女木木


  2005年,博界脱风盛行,春光灿烂,有东舞(视频舞女木木)西燕(流氓燕)南美(木子美)北芙(芙蓉姐姐)之说。木木每出,皆以图片起兴,或忆往昔视频生涯,或指点市井人生,渫加瘫冒胝诿妫猜睹览鋈榉浚腥绻畔@芭巳#黄湮乃涠嗌媲樯幻亩灰倚ε睢⒉┕欧斫瘢猿梢桓瘛?┦拢恼哂獍偻颍桃缴坦倌磺髦麴汀?lt;br />

  弹者称无非一波妹也;赞者或称其有胸有脑,有如一棵芦苇,用身体的摇动,芦花的飘摇来证明思想之存在;或言用身体写作,不觉其邪恶,反觉传统道德所讲之善藏着说不尽的恶。

  而木木自开博到关博,不现声不现身,有如天外客,虽千呼万唤不出来。本报曾在第二期推出《寻找视频舞女木木》专题,寻访亦是无果而终。不过有一说法至今未绝,木木大概也是一个小组的作品,用以测试公众对“乳房与思想结合”的反应。

  大连女生事件

  据说,一个已经入籍美国的男子身家过亿万,在珠江三角洲拥有近千亩土地。他是一个很爱国的人,每年都向东莞和大连当地的社会治安基金捐献数百万元。当问他为什么要移民美国时,他饱含无奈地讲了以下这个故事:

  “1997年夏天,我在大连参加大连服装节,为了招待远道而来的日本客户,在大连最某国际俱乐部宴请客人。酒足饭饱后,又陪同客人到KTV娱乐。

  该俱乐部的PR以素质高闻名,而且号称从来不出台,这天陪我们的都是大连外国语学院的女大学生。或许是喝多了的缘故,一个叫加藤茂的日本商人突然对我说:‘我想带这位小姐回酒店。’我就对他说不行,因为这里的小姐们只能陪酒。不料加藤茂听了我的话哈哈大笑:‘她们只是不陪中国人而已。’

  我只当是开个玩笑,于是就用中文问我旁边那位举止优雅的小姐:‘您今晚可以陪我吗?’由于我们进KTV包房后一直用日语交谈,唱的也都是日语歌曲,在座的PR和服务员都以为我们全是日本人。忽然听到我用带着广东味的普通话讲话,那个‘美丽’的小姐似乎大吃了一惊,下意识地连连摆手说:‘不行,我从来不陪中国人!’

  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加藤茂已经一把将她搂到怀里,用大坂乡音浓重的日语说:‘那么我呢?’那个小姐竟然用十分标准的日语答道:‘能为您服务是我的荣幸!’”

  该帖子在网络流传甚广,而后也有纸媒转载,阅此消息人士往往愤怒异常。但从来没有人可以证实该消息的真实性。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79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5 秒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103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