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美食指南: 老饕談美食:海味四品之首天王鮑魚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漢食傳統有所謂山珍海味之說。山珍四品有說即:犴鼻、熊掌、飛龍、猴頭(菌)——鄙人有幸都嘗過。海珍四品則為鮑、參、翅、肚(花膠)——鄙人也曾有幸常吃。海味四品中公認以鮑魚居之首。


  鮑魚名雖曰魚,其實並非魚類,而是一種外殼橢圓,爬行在岩礁上的軟體動物。鮑魚只有單殼,殼上有九孔,故別稱九孔螺。 但是先秦、秦漢古書中所說的鮑魚,本義是醃曬的臭鹹魚,並非現今言的鮑魚。例如孔子的名言: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 [秦始皇去世時,丞相李斯秘不發喪,用一石鮑魚以亂其臭。《秦始皇本紀》:“七月丙寅,始皇崩於沙丘平台。棺載辒涼車中,抵九原。會暑,上辒車臭,乃詔從官令車載一石鮑魚,以亂其臭。”這鮑魚是指臭鹹魚。]

  今所謂鮑魚,古代稱鰒魚。古無輕唇音,鮑、鰒的古音讀相近,所以混用。明人謝肇浙《五雜俎》記:“鰒音撲,入聲,今人讀作鮑”。 但“鮑、鰒”二字我以為都不是本字,我疑“鮑魚”本字其實原當為“寶魚”。 寶字甲骨文從貝,本義是貯藏大貝。幻彩大貝,即寶貝也。鮑魚貝殼有五色光,所以古代以之為寶貝。遠古新石器時代人曾經喜愛鮑殼,磨制之作為裝飾品(考古出土物有見)。而幹鮑魚的形狀則有如金元寶(元寶即大寶,大鮑也)。 “寶貝”:美麗的鮑魚殼及工藝品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4...7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39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1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