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两性健康: 红发碧眼 女“性学家”评中国男人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那小兵:苏三,让我非常惊讶你这么一个红发碧眼女子如何能打入中国人这个奇怪的圈子,你是如何开始从事这方面研究的?


  苏:我原名是苏珊,但到了这个圈子中就去了个古典名字“苏三”。我从高中就开始学中文,后来大学来中国留学,那是常常有人问我“你觉得中国男人如何?”,这让我对这个话题产生了想法。那是我读过王小波小说中的性描写,觉得非常有气魄,简直是神采飞扬,于是也不断关注李银河老师的研究主题。我选修了社会学作为主修,通过社会调查开始关注外国女性在中国卖淫的事情。刚开始研究广州的一些特殊群体,比如在塘下西路一带专做黑人生意的各国娼妓,其中最多的是中国女性,之后还混入俄国娼妓中进行调查,收集了无数第一手资料。我正在写两本书,一本是《做个中国美女有多难》,另本是《中国男人的性形象》,其中主要从行为心理学角度探讨娼妓现象在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中的种种是是非非。

  那:我非常好奇,中国男人和美国男人真的有性心理区别吗?


  苏:心理学是没有民族区分的,但社会学则专门研究不同社会与文化背景中的特定人群同异。比如,中国男人如何看待中国女人,中国男人如何看待比自己落后国家的女人,中国男人如何看待西方强国和日本及韩国女人,更主要的是中国男人如何看待自己的性形象,这都是非常有趣的分析比较内容。这类话题曾经在美国关于种族隔阂时代不断争议过,从伪命题变成了真主题,甚至在艺术作品中也出现不少。我在某个大城市的夜总会当过“表演主持”,是个卖艺角色,绝对不涉及卖出肉体,让我把纽约百老汇演艺给用上了不少,客人们欣赏我并非如同他们欣赏其他人,这点我非常确定。美国男人在美国基督教社会文化大背景下其实比中国男性更保守,但有那种自由派的也更极端开放,欧洲男性就更加开放些。中国男性的性行为更倾向于“等级观念”,从一个男人的自我角色出发,从这种性关系中得到认证自我存在感。值得注意的是,这类人与上级和同僚同去做这类事情的占很大比例,西方人则不会这样。通俗一点讲,西方男人纠结于灵与肉之间取舍,而中国男人纠结与地位与肉体之间。

  那:我读到你《做个中国美女有多难》,这是一部报道文学体中文小说,你把“美女”看成一个当今中国社会中的特殊人群,他们比普通女性承受了更多社会歧视和压迫,你如何解释呢?

  苏:在中国做女人不容易,做美女更难。我们从《金瓶梅》到如今的《甄嬛传》都可以看到这种社会心理。美丽被从这个女人身上剥离出来,成为一种为男人利用的工具,失去了独立人格,这种心理状态依然普遍。中国美女在现实生活中充满了诱惑与威胁,而她们却无法从法律上找到保障,面对诽谤,面对潜规则,面对妒忌,要经受比常人多的多的考验和压力。也正因为如此的社会角色,她们更脆弱和依赖他人,这和电影中的女强人恰恰相反。当今中国文学作品中的美女大都是些没有人格和意志力的肉弹,都是男主角的花瓶,或是些虚张声势的假女强人,根本无法形成女人魅力。反而我觉得古典作品中的柳如是和薛涛等更具有真实个性,甚至远比孟姜女这类正经人更有感召力。包括李银河老师的虐待性作品,女性都是肉体而不是人格载体。其实,我发现这些地方工作的女性并非都是这类文学作品中的那种,她们也有许多道德和诱惑的纠结,而且费尽心机坚守自己的价值观,有许多感人故事。爱情,意气,关爱这些人类基本价值不断被侵蚀,但有些人就是可以守住自己,这在此类工作中难能可贵。相比之下,西方女性可以选择的余地更大,在西方做个美女不会太难。从这点上讲,我更喜欢江青主导的革命样板戏中的女性角色。


  那:最近中国东莞再次掀起扫黄风暴,有人提出“性产业非罪化”,你如何看待?

  苏:我认为这种产业是不道德的,仅此而已。但是,让人消灭欲望就真的道德吗?显然也不是,至少现代自由主义不如此认为。如果硬把美国新教保守主义用到中国人头上恐怕很残酷,从洪秀全的男女分居到毛泽东时代的男女分居,这两位农民领袖都向基督教学习了禁欲主义,这与他们鼓吹“上帝选民”和“社会优秀分子”都是紧密相关的,表面上是解放女性,但实际上是制造男女对立。近代自由主义让西方人明白了这种道理,基督教也相应更加人性化了。也许非罪化比合法化更加容易被社会接受,让国人慢慢从中找到妥协办法。从历史角度看,性开放的时期也是中国最强盛的时期,先秦,汉代,唐代就是例子,明代清代男性角色也最脆弱和乏味。日本人在这方面为中国人提供了某种启示,风月场合如何减少性交易?提供“无性娱乐”是一条出路,把肉体接触减少,改变成心理安慰形态,这种方式在中国古代有,而且很流行。其实在目前中国有一部分风月场所是提供“女性关爱”的,并非性交易,日本和美国也有这类“拥抱服务”和“角色扮演”服务,大大减少了性的罪恶感。你如果作为一个心理医生去问中国男人是否为了性才去风月场所的,他们大多回答不是,他们甚至害怕性尴尬,他们要的是扮演被关爱者角色,被想象中的那个“女性”关爱而已,因此,他们甚至喜欢找领导用过的女人,同僚用过的女人,找到自己在这个群体中的自我定位,消除孤独感,找到存在感。以人为本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所在。

  那小兵:谢谢你再次接受采访,祝你的新书早日出版。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61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3 秒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103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