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親子心得: 兒子美國求學記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在美國,上小學不用教科書,做作業是寫大論文,有時還需要寫一份家譜完成老師的作業。兒子喜歡上學,丈夫也深深迷上了這種教學。


  我們家在美國已經居住多年。兒子喬豐也從一個活蹦亂跳、不諳世事的小孩子長大成了身高五尺六的大男生。從他唇邊一圈細細的小絨毛到他一臉的機靈勁兒,無不讓我喜從心上來。在他這些年的種種變化中,最讓人欣慰的莫過於他對學校由懷疑到信任,再到喜歡。在美國,他體會到和國內完全不同的教學模式。

  上小學不用教科書


  其實,剛搬到美國,我和丈夫送他到新家附近的小學去讀書時,心裡很是忐忑。

  我們眼中是一幅“可怕”的景象:有的班級學生在課堂上放聲大笑,有的正在操場上玩得不亦樂乎……下午,不到三點,嘩啦啦小家伙們全都放學回家了。

  猶豫著將孩子交給那個金發碧眼的美國女教師,再從孩子“充實”的書包翻出中國小學四年級的課本。還沒開口,對方就說道:“嚴小姐,六年級以前,您孩子不用學數學了。而且,我們不用教科書。”她一臉的善意微笑,態度溫文爾雅。我卻蒙了。

  得了“特赦令”,以後孩子果然歡天喜地背著空癟癟的書包去上學。可我記得自己一年級開始就背上了沉沉、鼓鼓的書包,從一年級到四年級換了三個,一個比一個大……仿佛“知識”的重量也隨之增加。即使現在,國內的孩子也和我當初沒什麼兩樣。

  喬豐這叫上學嗎?沒有教科書!

  一個學期過去了,我逮著兒子問他上學的感覺,他嘻嘻笑著:很好啊!問他為什麼,他說:自由啊!我差點嗆住。此時真是一片深情懷念中國教育,似乎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為什麼中國孩子在國際上拿奧林匹克學習競賽的金牌的,總是多!

  跟丈夫抱怨美國學校的“荒唐”,他卻不以為然:你以為讓孩子一本本地啃參考書、教科書,他就成才了?我看國內小孩看書變近視眼的比競賽得金牌的,多幾倍不止!


  我不說話了。

  小學生寫大論文──帶著興趣思考

  沒有教科書,兒子的英語依然長進了──看來,在學校也不盡是玩鬧。但真正讓我大開眼界的,是兒子寫“學術論文”。

  在美國讀了一年書,兒子對圖書館有了很深的愛好,有時候還背回一大書包。他悶在自己的房間,打開計算機,像個小“大學教授”有模有樣地作著研究。


  有一次,我湊近看孩子打在計算機屏幕上的標題──《中國的昨天和今天》,不由倒吸一口冷氣:“這麼大的題目,誰布置的?”

  兒子一臉不知天高地厚的坦然:“老師說我們是移民來美國的,每個同學要寫一篇介紹自己祖先生活的國度的文章。要求概括這個國家的歷史、地理、文化,分析它與美國的不同,說明自己的看法。”

  晚上睡覺時我告訴了丈夫,他大喜過望:“咱孩子年紀恁小,要做論文了!”

  幾天後,兒子成功完成作業,打印出來是一本二十多頁的小冊子。從九曲黃河到象形文字,從絲路到五星紅旗……他還把這篇文章分出章節,末尾列出參考書目。這是我讀研究生之後才運用的寫作方式,那時,我二十六歲。

  他充滿期待地等著我的評語,丈夫在一旁先嚷開了:“不錯!不錯!肯定得高分。”兒子小嘴一撇,很是不屑:“我們老師從來不評分,只評級,還寫評語。”

  我便問:“那你希望得幾級?”他辛辛苦苦寫出論文,似乎自己也比較滿意,應該指望評A吧?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3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40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10 秒